討厭消費的世代

松田久一

人氣 12
標籤:

隨著泡沫經濟崩潰,一九八○年的黃金消費期黯然結束,隨之而來的是進入一九九○年,被人們稱為「遺失的十年」的經濟低迷時期。

在這段期間,消費是迎接泡沫經濟的反省和對於將來不安所致的「節約」年代,在IT泡沫經濟等景氣稍微上升之際,只是靠著IT和網際網路等產業的成功,進而取得特定階層的短暫蓬勃而已。

許多經濟學者都深信,在節約疲勞之後,消費就會隨之恢復!然而,經過長達十年以上的期間,消費大眾並未將節約當作是一件暫時性的痛苦,倒是將它當作是一個有魅力的消費模式,並且積極地開始進行評價。

美國《紐約時報》便曾指出,另一個層面是開始對這個世界發出不景氣的警告,尤其是已然造成浪費的美國,並且希望他們能把它當作是一個教訓;該份報導更將日本的消費者在泡沫經濟崩潰之後所學習到的「節約」(cutback)這事,積極地做了介紹…。

在現今的日本社會中,領導新世代的正是「厭消費」現象。因此,否定喜歡消費的模範現象,也開始變得更為明顯。                         
    
只是,「厭消費」到底會延伸到哪裡呢?以下,我開始試著以一些調查數據,做一些簡單說明。

一般說來,大家普遍認為收入增加,支出就會增加;相反地,收入減少,支出便會減少。

所以,即便收入是增加的,但支出卻沒有跟著增加,這其中的可能性便是因為收入太多了,或是因為收入以外的因素,導致大家必須控制支出。如果不是經濟上的因素,那麼就是有什麼消費支出心理上的因素作祟。

具體來說就是擁有豐厚的收入,但卻沒有花用的途徑,或是有目的不明確的儲蓄和存款等等。而這些在不久的將來,被當成消費支出的可能性低到不行的情況下成為剩餘的收入。

在此,不管收入是否在增加,我用想讓支出減少的意向之強硬態度,為「討厭消費度」下定義,並用「個人收入增減」和「個人支出增減意向」當成二個測量尺度,作成「圖表1-2」之得分。還有,以三‧○點來作為喜好厭惡之中間值的構成。


(圖 :寶鼎出版 提供)

像這樣用個人收入增減和個人支出增減意向來對消費態度下定義,純粹是為了區別,是由收入的減少造成支出的削減意向,或由討厭消費所帶來的層面。

景氣變壞,雇用和所得環境變差,消費支出自然減少。然後,景氣開始復甦,雇用和收入亦隨之恢復,這時通常消費力自然也會跟著上升的。

但是,若是屬於厭消費客層的話,這時就算收入恢復,消費支出也不會有多顯著的增加。這種厭消費的態度若持續增強,支出減少這件事將會在未來變得更加明確。

調查結果(內容詳見圖表1-3),全體的厭消費程度是二‧九四,比中間值還要低。在全體當中,就如一般那樣,一旦收入增加,就會增加支出成為喜歡消費的傾向。

其次,從世代、收入、職業、地區等最大值和最小值當中的差距來看,哪個因素是跟討厭消費度的關連較強,進而排列出世代、職業、地區、收入的順序。

特別是在世代族群中,屬於「泡沫經濟後世代」族群便佔了三‧三一,顯示其厭消費傾向最為強烈。

相反地,在雙親所屬的「斷層世代」族群中,厭消費程度是二‧七一,低於喜好或厭惡中間值的三‧○,表示大家確實有喜歡消費的傾向。

從這個調查中可看出,「厭消費」的程度是依據世代族群而有所不同;可確認的是,泡沫經濟後世代族群正在引領這股「厭消費」現象。

一般而言,年輕的世代族群的經常雇用率普遍很低,因此收入偏低,所以被認為是無力選擇買車等耐久財的族群。

但是在「厭消費」程度中,年收入「三百~四百萬日圓」的族群,卻比「未滿二百萬日圓」族群來得高,「經常雇用的管理人員以外從業人員」(意指所謂年輕上班族)層,也比「非正規雇用層」高出許多。

總之,不只是收入和雇用條件,我覺得是對於消費支出的一些心理因素,也是構成這個世代族群討厭消費的背景。

討厭消費的時代終於到來了嗎?截至目前,若只從調查結果來看,在全體上來看還無法確定這個時代已然到來,畢竟這還只是停留在泡沫經濟後世代之中特有的一種現象。

但是他們的世代對下一世代確實已造成影響,世代交替若持續下去,不久的將來勢必也會成為「厭消費」的年代。

而且,討厭消費不只是泡沫經濟後世代族群的固有特性,作為短期趨勢的問題,許多企業已被要求必須對這些特定族群做出積極回應。

討厭消費帶給日本經濟的衝擊

泡沫經濟後世代族群的「厭消費」傾向,究竟為日本經濟帶來什麼樣的衝擊?讓我們來試著推測看看,這個專屬於「泡沫經濟後世代」特有的消費概況,為日本經濟所帶來的正面和負面影響。

討厭消費未必都只帶來負面影響。以這個世代抑制支出的結果來看,可被預測的是銀行存款的增加。

這就是在個人金融資產的現金存款增至約一千五百兆日圓後,所將帶來的成果。隨著社會邁向少子老齡化,高齡層的收入下降,可預知的是儲蓄存款等資產的挪用等因素,迫使國人儲蓄率因而降低。

在這種結果下,將會造成設備投資等資金不足,進而減緩產業的技術革新。可是,如果討厭消費能夠與儲蓄存款的增加互相連結,設備投資等可能性就會變得豐富。

同時,如果不僅是儲蓄存款,而是對理財的關心程度變高時,風險管理可能也會變得充沛。結果便是與金融資產價值有關的一切皆開始上升,並且息息相關…。

如此一來,即便厭消費成為趨勢,但卻也有了正面的影響;不過在短期方面令人擔憂的,還是負面的衝擊。

若根據代表日本經濟負面衝擊概論的家計調查來推敲,就有三個主要的負面影響存在。

第一個是,由於這個世代的支出減少,直接造成的負面影響。由於這個世代的消費支出減少額度,大概是佔單一年度六千六百零三億日圓。

這個數字是這一個世代約一百一十九萬的戶主,以及這個世代與父母等同住的非戶主五百四十一萬人,還有這個世代一個人生活的一百六十二萬人這三個族群,共計是八百二十二萬人次的消費支出減少的總和。

這些家庭的消費支出的減少幅度,是根據各個家計調查數據之支出額的變化所推算出來的減少額,人生各階段上的消費支出的多少,可以根據統計上的家庭規模修正來推算。

而這只不過是佔二○○七年度,約二百八十四兆日圓之最後的家計消費支出的○‧二三%。可是若依據二○○七年度中,消費支出的年間增加額為一兆二千三百五十五億日圓來看,我們將會因為這個世代的消費支出減少,導致相當於實際消費的變化額的一半之成長可能性因而喪失。

這個世代族群,在成為如以前的世代屬於耐久性消費財、房地產等大型消費層中之「三十四~三十九歲」為止的十年中,若用現在價值來換算,估計將會減少約六兆日圓的消費支出。

並且,若推算五十五~六十歲為止的三十年,消費支出也將減少(約三十五兆日圓)。總之,絕不能忽視這個世代這一輩子所將帶來的影響。

厭消費所將引起的第二個負面衝擊就是,因為這個世代族群對家用汽車和情報家電產品的關心度偏低,為各別產業的日本經濟帶來全面性的影響。

特別是,估計在家用汽車部份,每人每年約減少十萬日圓的支出。因此,預料大概會因此帶來減少十八萬輛,年約一千八百八十五億日圓的汽車需求。

而這大約相當於四輪汽(房)車○‧八四%的出貨金額(約二十二兆日圓)。若根據現在內需市場的負成長率來看,此舉對成長率的減少,貢獻極大。

不僅僅是這個,家用汽車產業,在鋼鐵和其他的電子零件等產業之生產誘發效果確實很高,據估計,光是四輪汽車的關聯產業,因著這個波及效應就高達三千六九十五億日圓。

這個相當於四輪汽車關聯產業○‧六五%的生產額(約五十七兆日圓)。若用這個比率來換算所有汽車相關產業的二百萬僱用人數,其生產額的縮小比例相當於喪失約一萬三千名僱用人數。同樣的波及效應,大家也能在情報家電產業中看出端倪。

最後,厭消費所引起的第三個負面衝擊就是,這個世代的厭消費傾向將波及到其他世代族群的影響力,也就是對同一世代的族群影響,並且,這個影響也會延續到其後代子孫上。

很單純的是,二十年後,當這個世代來到了四十歲後半,延續同樣傾向的子女世代來到二十歲後半時,截至目前為止所推算的負面效果將會加倍。

在二○○八年日本國內生產毛額(GDP)裡,個人消費支出所佔比例約是五八%。若以截至為止,維持高經濟發展的美國七一%,英國六二%來比較,我們也可以說:這是一個相當低的數值。

不諱言,近十年來,確實是個人消費支撐了美國和英國的經濟發展。只有個人消費成長的經濟所產生的危險性,從因為個人消費支撐的住宅貸款的最優惠利率補助問題為契機,促使大環境陷入景氣嚴重衰退,眾所周知的就是美國次貸風暴這個慘痛教訓。

可是,像日本這樣的大經濟體,確實無法單靠出口、企業的設備投資以及公共投資來維持而已。日本經濟和個人消費若無法堅挺,日本的經濟也就沒有現在和未來可言了…。@(本文結束)

摘編自 《通縮來了!「厭消費」 的一代…》 寶鼎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

相關新聞
百姓想不通的中國十大經濟謬像
在韓華人生活故事:從炒勺的故事說起
開發手機醫療應用程序 「掌」握健康
美地方政府擬修法 防網上旅行社漏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