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海水西調引發的討論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2010年12月09日訊】近來,在大陸網絡上,「海水西調」也就是將渤海水引入沙漠這一提法引起公眾的
關注。海水西調是指:從渤海首先把海水提升到海拔1200米的高度,到達內蒙古東南,再經過燕山、陰山以北向西,繞過甘肅的馬鬃山進入新疆的艾比湖、吐魯番和哈密盆地,還有羅布泊盆地。引水渠道有5000公里長,引水量大約是3到5 條黃河這麼多。(錄音)

圍繞海水西調,大陸網絡上出現了很多討論。如何看待贊成者和反對者的意見?請聽旅德著名學者、工程專家王維洛博士的《看海水西調引發的討論》。

主持人:咱們先從海水西調本身說起。王博士,這個設想最早是怎麼提出來的?

王維洛:這個計劃主要是今年11月份在新疆開的一次會議上提出來的。那麼這個計劃實際在1997年的時候就已經提出來了,提出的這個人是西南交通大學的一個教授。他當時提出來的主要的一個目地就是治理沙漠、治理沙化,就是減少沙塵暴。這個教授叫霍有光,當時支持他的人有一個中國地質大學的陳昌禮教授。

主持人:我們先不看,比如沿途和新疆沙漠地區的蒸發量、提升到1200米高後水管的安全程度,這都是後話。我們就先看看這個設想所涉及的源頭──渤海。王博士,請介紹一下渤海的水質情況。

王維洛:我們大家都知道,渤海是中國污染最嚴重的海。渤海其實現在已經是死了,渤海其實是一個淡水來源最多的一個海,它是一個像個內陸湖一樣的。海河、遼河、灤河這些大的河的入海口都在渤海。

現在渤海的污染,渤海裡的魚大多數也都死了,中國的最髒的三條河就是海河、遼河和灤河,這些河水都排到渤海去了。最近聽到的大連當時的油污染,中國政府都沒有說它能污染。那你要對比美國墨西哥灣污染的時候,人家對它是一個甚麼態度,民眾是一個甚麼反應。所以到現在為止,我們回想起來,以前覺得污染渤海灣沒有甚麼事情。但現在回過頭來,你說要想調渤海的水時,突然想到渤海的水的時候,突然發現渤海的水就是污染的沒法調動。也許只有先治理渤海,才有海水西調的可能性。你不能把污染的水花那麼大力氣給調進去啊,對不對?

主持人:看清源頭上的污染對於判斷整個設想很關鍵。當然在大陸網上對海水西調有不少贊成的聲音。他們總結了十大效益,比如,緩解西北的乾旱、治理沙漠和沙塵暴;綠化等。王博士,你怎麼看這些?

王維洛:在他的這個考慮裡,他考慮的好處比較多一點,他說他的計劃的優點比較多一點,他考慮他計劃的缺點比較少一點。所以關鍵的時候,他們這個計劃從構思到可行這段路還很長。那麼這個構思出來以後,在中國的網上就出現了一個比較罕見的一個現象:這工程的構思上來以後大家討論的很熱烈。那教授提出這個,大家罵兩聲也沒有說這個教授怎麼樣,無非就紙上談兵,大家談就行了唄,談了它也不會損失多少納稅人的錢。

主持人:王博士,你覺得一個工程的內容或結果和採用甚麼的態度和方法去論證這個工程,這是兩回事,是嗎?

王維洛:我覺得這個工程只是一個構思,就是從工程的構思的提出到工程的決策,那還差很多很多的路。我們舉個例子,就像大學的一個碩士生的畢業論文,作為指導老師或者其他老師,他都不會說這個構思由於內容太離奇而說他這個東西不能及格。他強調的是一個方法論、科學的方法論,就是你這個東西現在是不是能夠實現,他並不是最注重的。

他主要是你提出這個構思,你怎麼把這個構思給它完善。通過科學的方法給它完善,提出它的好處,指出它的問題,那麼他就認為這個一個有價值的論文,而且會給予很高的分數。他當然會跟你討論你在進行這個構思的完整的時候,把它一步一步、所謂的科學化過程中應該做甚麼東西,他們會很正面的評價這個東西的。

主持人:這種嚴謹而寬容的學術態度在西方很普通。但是對於在大陸體制下的人們、尤其是科技界好像有點遙遠。王博士,你能舉個現實中的一個例子嗎?就是人們把看似離奇的設想通過科學的論證和實踐,在現實中創造出來了。

王維洛:就像德國的那個磁懸浮,本來就是一個博士論文的東西。在幾十年以前就有這麼一個德國人,他提出了火車不用輪子在軌道上也能往前開。那在當時的人來講是根本就不能想像的,但是他的指導老師也同意他了,就覺得這個東西並不是離奇的,在科學上是可行的。關鍵就是說現在還是一個設想階段,那設想階段的時候,我們就應該讓大家來充分的討論,你能給提出者很大的空間來完善他的構思。

無論這工程在將來被證明是可行的,那現在的討論是一個貢獻;將來的這個工程被證明是不可行的,現在的討論也是一個貢獻。因為我們通過討論提高了我們自己的這個認識。那麼所有的工程現在只是在紙上談兵,它也不會花費老百姓的多少錢嘛。

主持人:和目前這種公開討論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最大的水利工程三峽工程就沒讓老百姓公開討論。為甚麼海水西調可以公開討論了呢?王博士!到底甚麼時候讓討論、甚麼時候不讓呢?

王維洛:因為這個題目不是中央提出來的,這是一個教授提出來的,然後被一些新疆、內蒙地方政府和私人企業炒出來的。那麼我們回到三峽工程它為甚麼不讓討論呢?那是1986年的時候,中共中央決定對三峽進行可行性論證的時候,就定了一個調,就是說不允許公開討論。中央政府不讓討論,中央政府進行公開論證的時候就下了一個文件,就是說不進行公開討論,只進行內部的論證。

主持人:全國上下沒有反對的聲音嗎?

王維洛:毛澤東當時的工業秘書李銳對這個東西就持反對意見的。另外他是湖南人嘛,在湖南當過宣傳部部長。他利用他的這個關係在湖南找到了湖南科技出版社,把他的《論三峽》這本書在湖南出版。為了這件事情,李銳受到了黨內的紀律處分,而處理他的就是他的最好的朋友,胡耀邦。處理他就說他違反黨的紀律出這本書,其實胡耀邦連他這本書還沒讀過,還不知道他的這本書寫的甚麼內容。後來胡耀邦下台以後也沒人去看它,因為它下台了嘛,李銳和他是朋友,都是湖南人,李銳就把這本書送給胡耀邦去看去了。胡耀邦看了這本書以後他很有感觸,然後他就寫了一首詩給李銳,也表示他給他處分的這個歉意。

主持人:王博士,現在你怎麼看共產黨不讓人們討論這件事?他們一直是這樣壓制聲音的嗎?

王維洛:就是說我們回過頭來看,中共中央關於三峽工程不公開討論的決定,是很荒謬的,是很荒謬的!到了1991年的時候,江澤民就決定要對三峽工程上馬的時候,它就開始大量進行宣傳,因為江澤民當時說了「要下點毛毛雨了」。那來的時候就是一場疾風暴雨,所以很多人只聽說過三峽工程的這個好、那個好、那個好、這個好,他也不知道三峽工程有甚麼毛病,現在出了毛病以後,很多人都以為,噢!當時沒有看見這個問題。

主持人:這就暴露出問題了。那事先沒有人看到這些不利的方面嗎?老百姓為甚麼都聽不到他們的聲音?

王維洛:其實三峽工程的很多問題,當時的人、就是比當時的人再早的人,他們也看到這些問題了。而當時只是中國人不能在公開的信息場合下找到這些信息。因為中共中央看到三峽工程吵的這麼厲害,特別是幾百個政協委員大鬧政協大會,大概都是部長、副部長這些人。

所以「南水北調」上來後,中共中央就乾脆它不要你全國人大批准了,也不要到你全國政協多說話了,它就一下子批准了。它借個由頭說北京要開奧運會了,為了給奧運會供水呢,所以我們就上馬「南水北調」 的工程,它連討論都沒有討論。所以中國人對三峽工程也許還有印象,對南水北調,他好像南水北調有甚麼毛病、有甚麼好處他根本就不知道,他就知道要往北京調 10億立方米的水。

主持人:感謝王維洛博士!

轉自《希望之聲國際廣播電臺》

相關新聞
海水西調入疆理論先驅之一 被封口
海水西調狂想 PK 南水北調爛尾工程
【秦鵬直播】大S和汪小菲離婚 網友為何吵翻?
【熱點互動】疑雲罩三峽 大壩安全嗎?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