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宇宙射線探測器 台灣扮重要角色

人氣 6
標籤:

【大紀元2月1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周盈成日內瓦12日專電)世上第1具預計進入太空的高能粒子探測器「阿爾法磁譜儀」(AMS)即將進行真空環境測試。台灣的多個研究單位在這項尖端物理實驗扮演重要角色。

AMS實驗是由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教授丁肇中領導,計畫要用太空梭把1組探測器帶上國際太空站(ISS),用3年時間在太空軌道中偵測宇宙射線,以助解開關於「反物質」、「暗物質」等宇宙奧秘。

探測器在日內瓦市郊的歐洲粒子物理研究中心(CERN)組裝完成並經過部分測試後,今天踏上第1段旅程,被載往歐洲太空總署(ESA)位於荷蘭諾德威克(Noordwijk)的研究與科技中心。這段慎重的行程預計要花6天。

在CERN的新聞稿中,丁肇中指出,這1步「是AMS非常重要的里程碑」,因為這是探測器第1次在真空中測試。接下來可能再返回CERN做最後檢查,才運往美國甘迺迪太空中心,預計在7月乘著發現號太空梭升空。

據CERN表示,AMS實驗有15國的研究機構共同投入,其中參與探測器建造的有法國、德國、義大利、葡萄牙、西班牙、瑞士、中國、台灣、美國。來自台灣的研究機構包括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中山科學研究院、中央大學、成功大學、交通大學、國家太空中心。

中研院研究副技師林志勳接受中央社訪問說,台灣參與的可分為3大部分。首先是電子系統。AMS大部分電子設備都是在中山科學院生產,主電腦跟用來過濾探測器所收到訊號的觸發系統,則是從設計、製造到測試,由中研院、中大、中山科學院跟MIT合作進行。

再來是熱控系統。林志勳解釋,由於在太空中沒有對流,機件散熱要靠傳導,同時因太空站繞著地球轉,會有熱循環,中山科學院跟太空中心負責以電腦進行熱模型分析。幾天後要在荷蘭做的,主要就是整具探測器在真空中的熱平衡測試,驗證這些模型。

另外,漢翔公司承製了地面支援設備跟散熱板等大型結構體。

林志勳說,AMS是個非常重要的實驗,台灣也在參與過程中,把做探測器的技術提升到太空等級,並且從設計、製造,一直到後面的物理分析,都有能力做到。

相關新聞
菲軍方搜索安帕端家族宅第 查獲十餘箱彈藥
美國機場安檢手冊不慎網上洩露
美國航天局發射廣角紅外測量探測器
水下探測器拍到最深海底火山噴發奇景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