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宮殿陵寢

天下第一陵——黃帝陵

陝西省黃陵縣城北1公里處橋山一帶,山清水秀,風景宜人,中華民族始祖軒轅黃帝的陵寢「黃帝陵」就坐落在橋山之巔,號稱「天下第一陵」。

  

軒轅黃帝可以說是華夏子孫的先祖,他以土為王,土是黃色,乃五行之首,所以叫黃帝。古文獻記載有三皇五帝,黃帝是三皇之一,又是五帝之首。

  

據《史記》記載,黃帝自孩童時就聰慧異常,有諸多超凡神奇的地方,長大後更是敦厚敏捷。在炎帝后期,諸侯互相侵擾,以致生靈塗炭,黃帝於亂世起兵,以德號召天下,戰敗炎帝於阪泉,代炎帝為天子,後又戰勝蚩尤於涿鹿之野,統一中華。

  

黃帝帶領先民制定曆法、建造舟車、創立文字、始建醫學、教導人民種桑樹、養蠶、製衣冠、定音律、演算數,奠定了中華五千年燦爛文化的基石,被尊稱為「人文初祖」。

  

橋山沮水環繞,群山圍抱,古柏參天,黃帝陵就坐落在這一片幽靜深邃的古柏之中,位於橋山山頂平台的中央,陵塚高3.6米,周長48米,有一米多高磚砌花牆護圍,圍牆正面有一石碑,上刻明代唐錡所書的「橋山龍馭」。相傳黃帝活到110多歲時,一日在河南巡視,突然天際飛來一條黃龍,召喚黃帝上來,黃帝騎上黃龍騰空而起,飛到橋山,地上百姓對黃帝痛哭流涕,依依不捨,但最終黃帝還是乘龍而去,只留下衣冠,人們便將黃帝的衣冠埋下,起土為塚,作為黃帝的陵墓,這一段傳說叫「橋山龍馭」,意為黃帝在橋山乘龍飛昇。

  

陵前40米處有一約20米高台,其旁的石碑上書有「漢武仙台」四字。此台系公元前110年,漢武帝劉徹巡遊朔方歸來時,祭奠黃帝,祈仙求神時所築。

  

橋山腳下有一座「軒轅廟」,即「黃帝廟」,相傳創自漢代,唐太宗大歷中期在城北橋山西麓,宋太祖開寶五年,移建於今址。以後元至正,明天啟、崇禎,清順治、雍正、乾隆、道光皆有重修,並且有碑記載或錄於縣誌中。

  

軒轅廟內外遍植柏樹,鬱鬱蔥蔥。面內一株蒼勁的古柏,相傳為黃帝親手栽種,於今有5000多年的歷史,高20餘米,下圍11 米,粗粗的樹枝像虯龍在空中盤繞,蒼勁挺拔,冠蓋蔽空,是最古老、最大的一株柏樹,成為「柏樹之王」。另外一株高大且斑痕點點的古柏在廟內大殿前,因漢武帝凱旋歸來,曾將金甲掛在樹上,故稱「掛甲柏」,被譽為「群柏之奇」。此外,廟院裡還有歷代重修軒轅廟的碑記和祭文石數十通,以及記述黃帝功績的碑石40多通。

  

黃帝是中華文明的始祖,所以從古到今,王侯將相、文人墨客等來此祭陵者,絡繹不絕。山頂立一石碑,名為下馬石,上有「文武百官到此下馬」,古代凡祭陵者,均須在此下馬,步行至陵前,以示對黃帝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