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梓之邦 鄒魯聖地─山東曲阜

楚筠 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 ,

曲阜位於山東西南部,北負泰岱,南引鳧嶧,東連沂蒙群山,西俯平野千疇。因為它是聖人孔子的故鄉,孔子對中華五千年文化歷史起著重要的作用,曲阜故被譽為「桑梓之邦 鄒魯聖地」。這裡是聖域賢關,人傑輩出,歷史上眾多的聖賢名士薈萃於此。

歷史古遠 英彥輩出
  
曲阜具有悠久的歷史,早在遠古時代,中華民族人類的祖先就在這裡繁衍生息,是大汶口文化和龍山文化的主要地區。據古籍記載,軒轅黃帝誕生於曲阜壽丘,少昊曾在這裡營建都城。到商代,這裡成為奄國都,周滅商,周武王將其胞弟周公旦封於曲阜地區,立國為「魯」,這裡開始逐漸成為東方禮儀之邦。
  
周代,曲阜地區是繼國都鎬京之外文化最發達的地方,特別在春秋時期,孔子在魯國廣開杏壇,聚眾講學,隨著孔子的名聲在外,曲阜也成為文化繁華之地。後來,魯國被秦所滅,到漢景帝時,淮南王劉余被封為魯王,以魯縣為國都,淮南王在大興土木,建造宮殿之時,在孔子故里發現《論語》等著作,使得孔子思想得以流傳。
  
隋文帝在開皇3年將魯縣改為「汶陽」,至此曲阜地區結束了800餘年的魯縣名稱,到開皇16年,文帝又將這裡改為「曲阜」,因「魯城中有阜,逶曲長七八里」而得名,一直沿用至今。
  
隋唐五代時期,曲阜因是聖人孔子故里而得到青睞,這裡的文化繼續發展,人才輩出。到了宋代,儒家思想大興,這裡的文化氣氛十分醇濃,並賜孔廟文宣王殿名為「大成殿」,於孔子墓前造立石儀。以後歷代,上至帝王、下至一般的文人,到曲阜參拜孔子之人絡繹不絕,為曲阜留下了眾多的文化底蘊和歷史遺蹟,奠定了曲阜成為東方聖地的基礎。

天下第一家——孔府
  
孔府即衍聖公府,衍聖公是北宋仁宗皇帝賜給孔子46代孫孔宗願的封號。孔府始建於明洪武十年,是孔子嫡長子孫的府第,在此之前,孔子的後人一直依廟居住。孔府建成後,明代弘治、嘉靖、以及清代皇帝對其進行過多次擴建、修理,成為前堂後寢,衙宅全一的一座建築。
  
孔府現佔地面積7.5萬平方米,有數百間房間,整體佈局分為三路,九進院落,中前為官衙,後為內宅,最後是花園;東路為東學,建有一貫堂、慕恩堂、孔氏家廟及作坊;西路為西學,有紅萼軒、忠恕堂、安懷堂、南北花廳等建築。
  
孔府的大門面南背北,門前有一對石獅,兩米多高。大門正中上方高懸匾額,上書「聖府」二字,藍底金字,兩旁明柱上,有對聯一副:「與國鹹休安富尊榮公府第,同天並老文章道德聖人家」,相傳是清代紀曉嵐的手筆,這幅對聯說明了孔子在中國歷史上的崇高地位。

古代建築史的「唯一的孤例」——孔廟
  
孔廟位於曲阜城中央,是祭祀孔子的廟宇,規模宏大,頗有氣勢,被譽為古代建築史的「唯一的孤例」。
  
孔子去世的第二年,他的弟子以其故居三間為廟,內設孔子的衣冠禮器,歲時奉祀。之後經過歷朝歷代的擴建,現孔廟面積約200畝,九進院落,中軸線貫穿南北,東西對稱,有五殿、一閣、一壇、兩廡、兩堂、17座碑亭,數百間房屋,建於不同的歷史年代,四周高牆矗立,古木蔥鬱,十分清幽。廟內有各類碑刻2000餘塊,是罕見的大型碑林之一。

大成殿是孔廟的主殿,重簷九脊,黃瓦歇山頂,金碧輝煌,和故宮太和殿、岱廟天貺殿並稱為東方三大殿。四周廊下環立28根石柱,均以整石刻成,上面雕有1000多條龍,手法精湛,是曲阜獨特的藝術,十分罕見。
  
大殿正中供奉孔子塑像,冠帶衣飾如古代天子禮制。兩側東面是顏回和孔汲,西面是曾參和孟軻,此外還有閔損、冉雍、端木賜、仲由等12位哲人的塑像分立兩側。大殿內外還高懸著清康熙題書「萬世師表」、雍正題書「生民未有」、乾隆題書「時中立極」和光緒題書「斯文在茲」等匾額,十分精美富麗。

先師講堂——洙泗書院
  
相傳孔子孔子周遊列國後,返回魯國,曾在阜城東北四公里處的泗河南岸刪詩書、定禮樂、系周易,並聚徒講學,後人為了表示紀念,在此地修建了書院,元代之前,成為講堂,元代時對其進行修建,並改為洙泗書院。現存建築為明代所建,院內樹木參天,清靜雅緻。
  
曲阜的名勝古蹟是說不完、道不盡的,在這座風景秀麗的古城中,蘊含著深厚的中華傳統文化,孔子開創了中國儒家文化的先河,曲阜可以說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五千多年過去了,人們在這裡依然能感受到當年子在曲阜設壇講學,「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的盛況。 @*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