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生活

台灣苑藺工藝 緣於母愛的傳奇

「臺灣草蓆輕且柔,五月坐臥拂清秋。悠然午睡不待枕,曲肱坦腹輕王侯。」這是清朝詩人范道膽先生所寫的「台灣草蓆歌」中的歌詞。由歌詞中可以看出台灣草蓆在清朝時就已聲名遠播,以及在大熱天,一個小地方官在床上鋪上草蓆午睡,清涼自在、悠閒舒服的模樣。

藺草編織是台灣早期的傳統工藝,台灣中部大安溪下游一帶,包括:台中縣的大甲、大安、清水;苗栗縣的苑裡等地的「大甲帽蓆」遠近馳名、聞名遐邇。藺草柔軟而富有彈性且吸濕性奇佳,這一帶特有的三角藺,不但品質極優,且獨具淡淡的藺草香味,堪稱人間之極品。

藺草編織的由來

藺草編織的由來有個充滿母愛的故事。自清朝以來,苗栗苑裡即以沼澤地上的三角藺草晒乾後編織成各種器物。後來,一名農婦洪鴦,因為年幼的兒子生頭瘡,為了防止蚊蠅叮擾和太陽曝曬,她用藺草編織出了一頂帽子給兒子戴。

洪鴦精巧的手藝,馬上受到鄉人的讚賞。她在帽蓆編織上不斷的嘗試創新,並且廣為教導當地民眾,使得這項地區手工藝轉變為台灣西部沿海地區,北從新竹,南到台南等地皆為藺草帽蓆編織產區,並且以大甲為集散出口地。在極盛時期,台灣更享有「草帽王國」的美稱。

苑裡草蓆聲名遠播

苑裡草蓆在清朝時期就已聲名遠播,大官富紳常以加紋蓆 (於蓆上編織圖案,如龍鳳、花鳥、或字樣如雙喜、吉祥、如意等)作為離台赴京餽贈親友的禮物,其中龍鳳蓆則是藺草編織中的極品。北京人將其視為珍品,稱之為「龍鬚蓆」,以別於大陸以燈心草織成的「虎鬚蓆」。

連雅堂先生在《台灣通史》〈工藝志〉中曾提到「台郡之箱、大甲之蓆、雲錦之綢緞,馳名京邑,採貢尚方」。大甲蓆更以「其上者一重價至,二、三十金」。在當時,藺草編織薪資遠比公務人員或種田來的高,成了最好的謀生產業。一個家庭,只要有一人會編織草蓆或草帽,即可養活六口之家。藺草編織成了苑裡家家戶戶、男男女女必學的手工技藝。

但到1980年以後,帽蓆產業因抵不過大陸的廉價工資而沒落,許多從業人口多隨著工商社會的發展而轉型,藺草編織也成了逐漸瀕臨黃昏的夕陽產業。

苑裡人生活的共同回憶

「如果你問起苑裡人關於草席的事,他們會揚起眼角,用溫柔的語調向你說『我媽媽、阿嬤…..都在做這個,我也會做一點點,』草蓆對他們而言不只是生活的物件,也是他們生活的共同回憶。」苑裡山腳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葉文輝說,居民早年的學費都是來自母親那一雙編織巧手,母親那濃濃的深情,在昏暗燈光下痀僂著身軀,不停揮手編織草蓆草帽的影像,至今仍深深印在他們的腦海中。

「這裡的藺草編織,和其他地方的草編不同,這是在地的東西、在地的文化,要永遠保存起來。」今年60歲的葉文輝堅毅的表達著他的決心,他從山腳國小退休後,成為山腳社區發展與推廣藺編產業的重要推手。

為了挽救沉寂三十多年的藺編藝術與文化,葉文輝做了很多努力,他帶領社區發展協會創立了愛藺工坊、舉辦愛藺工藝獎、苑裡藺草文化研習營,以及到附近國中、國小開辦藺編鄉土課程等等,為原本傳統而逐漸沒落的產業,重新注入新的活力與動能,也讓產品更貼近、融入現代人的生活中。

打出自己的品牌

愛藺工坊創立於2003年,是協會向勞委會申請的「多元就業開發方案」補助,結合社區的資源來創造的特色產業,也開創了當地中年婦女事業的第二春。

工坊裡的工藝師如劉彩雲、蔡月鳳、吳彩卿等,大多都是從7、8歲就開始學習藺編的,至今已有4、50年的經驗。近年來,她們以精湛的編織技巧與優良品質,打出了自己的品牌,獲得不少好口碑與日本等地國內外的訂單。本身是工藝師,同時也負責產品行銷的劉素珍秘書說,目前產品主要靠熟客介紹,因為手工藝的工時長,產量少,只有真正懂的客人才知道藺編產品的珍貴。

2006年起,山腳社區獲得台灣工藝所的補助,開始辦理「愛藺工藝獎」,今年已經是第四屆了。葉文輝說,舉辦工藝獎的目的,主要是讓工藝師的創作能有發表的平台,同時藉由競賽的方式,讓作品更加精益求精。幾年下來,工藝師展現了精湛的手藝,還發揮創新、結合時尚風格,不但作品讓大家為之驚艷,也讓這項比賽引起越來越多的關注和熱烈的參與。



台中縣立文化中心日前在3樓編織館舉辦的「藺類蒐藏—館藏藺草編織文化展」。

生活上實用的好產品

日前,透過台南藝術大學材質創作與設計系陸佳暉老師之策展,台中縣立文化中心特與台灣藺草學會、山腳社區發展協會合作,舉辦「藺類蒐藏–館藏藺草編織文化展」、以及「【手路】– 臺灣苑藺工藝特展」。



88歲許陳真阿嬤的作品「龍鳳蓆」是苑裡藺草編中的極品。



88歲許陳真阿嬤的作品「龍鳳蓆」是苑裡藺草編中的極品。

特展中,88歲許陳真阿嬤的作品「龍鳳蓆」是苑裡藺草編中的極品,清朝時期是台灣官吏返回大陸清廷或家鄉,最上等的貢、禮品。而「四邊框草蓆」,即「四邊圈」,就是草蓆四個邊揀花,編織花紋左轉右轉要算得很精準,不然無法完成,頭版花紋正立,尾版花紋倒立,編織很不容易,此種手藝已經很少人會,這件作品彌足珍貴。

工藝師劉彩雲的「吉祥錢花抱枕」,在細緻的編織中以古早的吉祥銅錢形狀做為編花設計,使產品除了圓滿吉祥更兼具美感。抱枕內還填滿了無數的薰衣草、香茅草等香草。藺香竹碳午安枕則以可愛的狗狗造型,搭配竹碳,在午睡時聞著藺草香進入夢鄉。其他像是手機袋、鉛筆盒、背包、檯燈等等,都是生活上實用的好產品。



去年剛從樹德大學畢業的蕭帆君,現在在愛藺工坊工作,為傳承注入新血輪。

永續生存 持續飄香

愛藺工坊也陸續加入3位年輕新進的成員,為傳承注入新血輪。去年剛從樹德大學流行設計系畢業的蕭帆君,在一次參加藺草編織實習課程中來到了愛藺工坊,為山腳社區努力承傳藺編工藝的精神所感動,現在她在愛藺工坊工作,學習藺編才幾個月,就已經深深的愛上藺草香。

勞委會的就業開發方案補助即將結束,山腳社區的藺編阿嬤們不再獲得政府工資的幫助。「我深深覺得從小就會的手藝不能失傳,藺編工藝是全台獨一無二的,路再難也要走下去。」葉文輝說,就算政府不再補助,愛藺工坊也不會輕言放棄。未來將以接單方式維持工藝師的收入,讓「苑裡手編」成為臺灣第一永續生存的品牌。而藺草那無可替代的淡雅清香,也將繼續飄香。



工藝師展現了精湛的藺草編織手藝。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