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生活

台湾苑蔺工艺 缘于母爱的传奇

“台湾草席轻且柔,五月坐卧拂清秋。悠然午睡不待枕,曲肱坦腹轻王侯。”这是清朝诗人范道胆先生所写的“台湾草席歌”中的歌词。由歌词中可以看出台湾草席在清朝时就已声名远播,以及在大热天,一个小地方官在床上铺上草席午睡,清凉自在、悠闲舒服的模样。

蔺草编织是台湾早期的传统工艺,台湾中部大安溪下游一带,包括:台中县的大甲、大安、清水;苗栗县的苑里等地的“大甲帽席”远近驰名、闻名遐迩。蔺草柔软而富有弹性且吸湿性奇佳,这一带特有的三角蔺,不但品质极优,且独具淡淡的蔺草香味,堪称人间之极品。

蔺草编织的由来

蔺草编织的由来有个充满母爱的故事。自清朝以来,苗栗苑里即以沼泽地上的三角蔺草晒干后编织成各种器物。后来,一名农妇洪鸯,因为年幼的儿子生头疮,为了防止蚊蝇叮扰和太阳曝晒,她用蔺草编织出了一顶帽子给儿子戴。

洪鸯精巧的手艺,马上受到乡人的赞赏。她在帽席编织上不断的尝试创新,并且广为教导当地民众,使得这项地区手工艺转变为台湾西部沿海地区,北从新竹,南到台南等地皆为蔺草帽席编织产区,并且以大甲为集散出口地。在极盛时期,台湾更享有“草帽王国”的美称。

苑里草席声名远播

苑里草席在清朝时期就已声名远播,大官富绅常以加纹席 (于席上编织图案,如龙凤、花鸟、或字样如双喜、吉祥、如意等)作为离台赴京馈赠亲友的礼物,其中龙凤席则是蔺草编织中的极品。北京人将其视为珍品,称之为“龙须席”,以别于大陆以灯心草织成的“虎须席”。

连雅堂先生在《台湾通史》〈工艺志〉中曾提到“台郡之箱、大甲之席、云锦之绸缎,驰名京邑,采贡尚方”。大甲席更以“其上者一重价至,二、三十金”。在当时,蔺草编织薪资远比公务人员或种田来的高,成了最好的谋生产业。一个家庭,只要有一人会编织草席或草帽,即可养活六口之家。蔺草编织成了苑里家家户户、男男女女必学的手工技艺。

但到1980年以后,帽席产业因抵不过大陆的廉价工资而没落,许多从业人口多随着工商社会的发展而转型,蔺草编织也成了逐渐濒临黄昏的夕阳产业。

苑里人生活的共同回忆

“如果你问起苑里人关于草席的事,他们会扬起眼角,用温柔的语调向你说‘我妈妈、阿嬷…..都在做这个,我也会做一点点,’草席对他们而言不只是生活的物件,也是他们生活的共同回忆。”苑里山脚社区发展协会理事长叶文辉说,居民早年的学费都是来自母亲那一双编织巧手,母亲那浓浓的深情,在昏暗灯光下痀偻著身躯,不停挥手编织草席草帽的影像,至今仍深深印在他们的脑海中。

“这里的蔺草编织,和其他地方的草编不同,这是在地的东西、在地的文化,要永远保存起来。”今年60岁的叶文辉坚毅的表达着他的决心,他从山脚国小退休后,成为山脚社区发展与推广蔺编产业的重要推手。

为了挽救沉寂三十多年的蔺编艺术与文化,叶文辉做了很多努力,他带领社区发展协会创立了爱蔺工坊、举办爱蔺工艺奖、苑里蔺草文化研习营,以及到附近国中、国小开办蔺编乡土课程等等,为原本传统而逐渐没落的产业,重新注入新的活力与动能,也让产品更贴近、融入现代人的生活中。

打出自己的品牌

爱蔺工坊创立于2003年,是协会向劳委会申请的“多元就业开发方案”补助,结合社区的资源来创造的特色产业,也开创了当地中年妇女事业的第二春。

工坊里的工艺师如刘彩云、蔡月凤、吴彩卿等,大多都是从7、8岁就开始学习蔺编的,至今已有4、50年的经验。近年来,她们以精湛的编织技巧与优良品质,打出了自己的品牌,获得不少好口碑与日本等地国内外的订单。本身是工艺师,同时也负责产品行销的刘素珍秘书说,目前产品主要靠熟客介绍,因为手工艺的工时长,产量少,只有真正懂的客人才知道蔺编产品的珍贵。

2006年起,山脚社区获得台湾工艺所的补助,开始办理“爱蔺工艺奖”,今年已经是第四届了。叶文辉说,举办工艺奖的目的,主要是让工艺师的创作能有发表的平台,同时藉由竞赛的方式,让作品更加精益求精。几年下来,工艺师展现了精湛的手艺,还发挥创新、结合时尚风格,不但作品让大家为之惊艳,也让这项比赛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热烈的参与。



台中县立文化中心日前在3楼编织馆举办的“蔺类搜藏—馆藏蔺草编织文化展”。

生活上实用的好产品

日前,透过台南艺术大学材质创作与设计系陆佳晖老师之策展,台中县立文化中心特与台湾蔺草学会、山脚社区发展协会合作,举办“蔺类搜藏–馆藏蔺草编织文化展”、以及“【手路】– 台湾苑蔺工艺特展”。



88岁许陈真阿嬷的作品“龙凤席”是苑里蔺草编中的极品。



88岁许陈真阿嬷的作品“龙凤席”是苑里蔺草编中的极品。

特展中,88岁许陈真阿嬷的作品“龙凤席”是苑里蔺草编中的极品,清朝时期是台湾官吏返回大陆清廷或家乡,最上等的贡、礼品。而“四边框草席”,即“四边圈”,就是草席四个边拣花,编织花纹左转右转要算得很精准,不然无法完成,头版花纹正立,尾版花纹倒立,编织很不容易,此种手艺已经很少人会,这件作品弥足珍贵。

工艺师刘彩云的“吉祥钱花抱枕”,在细致的编织中以古早的吉祥铜钱形状做为编花设计,使产品除了圆满吉祥更兼具美感。抱枕内还填满了无数的薰衣草、香茅草等香草。蔺香竹碳午安枕则以可爱的狗狗造型,搭配竹碳,在午睡时闻着蔺草香进入梦乡。其他像是手机袋、铅笔盒、背包、台灯等等,都是生活上实用的好产品。



去年刚从树德大学毕业的萧帆君,现在在爱蔺工坊工作,为传承注入新血轮。

永续生存 持续飘香

爱蔺工坊也陆续加入3位年轻新进的成员,为传承注入新血轮。去年刚从树德大学流行设计系毕业的萧帆君,在一次参加蔺草编织实习课程中来到了爱蔺工坊,为山脚社区努力承传蔺编工艺的精神所感动,现在她在爱蔺工坊工作,学习蔺编才几个月,就已经深深的爱上蔺草香。

劳委会的就业开发方案补助即将结束,山脚社区的蔺编阿嬷们不再获得政府工资的帮助。“我深深觉得从小就会的手艺不能失传,蔺编工艺是全台独一无二的,路再难也要走下去。”叶文辉说,就算政府不再补助,爱蔺工坊也不会轻言放弃。未来将以接单方式维持工艺师的收入,让“苑里手编”成为台湾第一永续生存的品牌。而蔺草那无可替代的淡雅清香,也将继续飘香。



工艺师展现了精湛的蔺草编织手艺。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