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蹟的故事】飛越安南看世遺(3)

【新紀元】越南會安古城 老街、手工、燈影綽綽

文、攝影 ◎ 意文

人氣 193

【大紀元4月16日訊】
會安,一個越南中部的小鎮,五世紀開始就已在歷史的舞台上嶄露頭角,隨著歷史的更迭,它曾經是東南亞最重要的華埠,也是日本在東南的重要據點。現今的會安,既展現了中、日的古樸和優雅,又融入越南人的自然審美觀和生活情趣。

會安是中國人在南越定居的第一個城市,漫步古城老街,映入眼簾的都是熟悉的漢字。明末清初之時,有五位明朝大將軍不願投降清朝,攜家帶眷渡海在這兒安身立命。鄭和下西洋到越南時,就是停留在會安,從此帶來了華人移民。


會安古街。

從會安古城的建築和街道樣式,可發現受中國、法國和日本影響最深,這種風格也體現在整個古城建築中。

要感受會安古城濃厚的中國氣息,要到Lei Loi及Tran Phu兩大老街,兩旁盡是已屹立了數百年的古老中式建築,建築由山牆、彩色鴛鴦瓦蓋頂、硬木做成的柱椽、門扇,紅牆綠瓦組成的深宅大院,無論是屋子的結構、布置及家具,都極富中國氣息。大多建築是前門通街道,後門可通河岸停泊碼頭。


參觀了二百年以上木造房屋,以八十枝木柱支撐。

我們參觀了兩百年以上木造房屋,以八十枝木柱為主體支撐全屋,每年十、十一月秋盤河都會氾濫,支撐整座房屋的是不怕水的黑連木。這幢古色古香的中式建築,布置古典如達官貴人的豪宅,房間除了擺滿中式酸枝家具外,也有不少骨董擺設,高雅貴氣。

後來法國人新蓋的法式古典建築夾雜在古城之間,和依著秋盤河而建,悠閒又浪漫的庭園式建築。法式建築外形漂亮、線條優美,外牆裝飾著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雕塑頗具藝術性,當然還有不少越南民族特色的優美建築。

屋宇雖然都已老舊,但曾是豪門巨宅建築,猶可看出昔日的風光。在竹叢和燈籠的掩映下,將這座千年古城襯托得古韻盎然。

最早出現旅越華僑的城市

中國商船帶來的商品有錦緞、紙、筆、銅、瓷、器、銀器、金幣、銀錠、鋁、鉛、硫磺,而從會安則購回胡椒、糖、木材、香料、魚翅、燕窩、犀牛角、象牙、黃金、蠶絲等當地土特產。隨著不斷擴大的商品貿易規模,中國商人就在會安買地皮建屋,作為銷售和收購商品貨物的場所。

會安的老華人說,在中日戰爭時,會安一帶的華人出錢出力支援戰事,犧牲不少人,直到一九七五年越南解放後,不少華人逃出去,一九七九年中越戰爭之後,在越的華人受到排擠,現在會安的華人已經很少。會安至今仍有瓊府會館、潮州會館、中華會館、廣肇會館及嘉定會館,這些會館建築雄偉壯觀、雕梁畫棟、古色古香,作為華人聚集和教學場所,藉以延續中國文化,幾百年來華人在此繁衍生息,形成了一個獨特的華人社區。

橋寺合一的日式廊橋


會安著名的一景來遠橋,是一座橋寺合一的廊橋。


來遠橋的橋廊。

會安著名的一景「來遠橋」,是一座橋寺合一的廊橋,最初是日本人建的,後來在明朝時期由中國人重建,並豎碑為證。傳說,亞洲地底有隻可怕地牛,頭在印度,而肚子在越南,尾巴在日本,地牛不時翻動引起地震、海嘯。為了鎮住地牛,就在地牛的死穴肚子上蓋橋,地牛就乖乖不會亂動。

石橋始建於一五九三年(猴年)完工於一五九五年(狗年),所以橋西邊盡頭有兩座狗雕像,東邊則有兩座猴子雕像。橋的二端連接日人住的陳富路與中國人住的阮氏明開路而建的,當年有千名日人移居在此,一六三七年幕府時代日本實行鎖國政策,日本區才慢慢轉為中國人的聚居地。

手工訂做,購物者天堂

許多人到會安來是為了享受購物之樂趣,這裡無數的藝術、及工藝品令人目不暇接,傳統紙燈藝、古藝品店較為集中在Tran Phu街。或者是在滿街的裁縫店中量身訂做幾件流行時尚卻價廉物美的衣服,在Tran Phu、Le Loi、Phan Chu Trinh、這三條老街上有很多訂製服裝店,店中備有歐美最新服裝書籍,從選布料到挑款式,到裁製,半天到一天就完成交貨,在這裡訂做西裝、禮服價格一百至兩百美元之間,吸引很多西方的遊客特地來此訂做。商店裡色彩繽紛的絲綢製品,綢面的拖鞋、絲綢包包、絲巾等,對女人來說絕對是極大的誘惑。

和這座古城最和諧的服飾是圓錐形的竹帽和衣袂飄飄的「奧黛」(Ao Dai)。奧黛是越南的國服,越南中學的女生校服就是一身白色的奧黛,在上下學的時間,街道上的白色奧黛,十分醒目。


奧黛是越南的國服,越南中學的女生校服也是一身白色的奧黛,在上學或放學的時間,街道上的白色奧黛十分醒目。

在會安訂做一套奧黛是女性遊客到此的首選專案。由於奧黛要求非常合身,基本都需要量身訂做。選好布料和花飾搭配,半天就能做好。一件品質好的奧黛三十多美元,普通的要十幾、二十美元,在物價低廉的越南,這個價錢不算低了。


商店裡色彩繽紛的絲綢製品,綢面的拖鞋、絲綢包包、絲巾等,對女人來說絕對是極大的誘惑。


會安有不少服裝店家,遊客還能看到的養蠶、抽絲、紡線的過程。

會安有不少服裝店家,遊客還能看到的養蠶、抽絲、紡線的過程,店家的意思是自產自銷,保證品質。
在古色古香的街道上,身穿奧黛、輕盈漫步的女子也成為會安的一道風景。

綢緞手工燈籠妝點古城


會安古城的建築和街道樣式,可發現受中國、法國和日本影響最深,這種風格也體現在整個古城建築中。


會安古城的建築和街道樣式,可發現受中國、法國和日本影響最深,這種風格也體現在整個古城建築中。


會安古城的建築和街道樣式,可發現受中國、法國和日本影響最深,這種風格也體現在整個古城建築中。

「老房子多」、「奧黛多」、「燈籠多」是會安的三大特色。小街中的燈籠店掛得滿滿的綢緞手工燈籠,五顏六色、造型各異,不用點亮就已經非常靚麗。會安燈籠,古樸自然,有木的,有竹編的,燈籠外面是彩綢面的,多樣性和工藝化,是很好的家中裝飾品。

四百多年前,來自亞洲的商人臨河而居,語言不通的各民族卻有一個相同的習慣,就是在大門外點起燈籠,既是裝飾,又照明了街道。


會安的夜特別迷人。每到晚上,很多人家和店鋪外懸掛的燈籠都會點亮。

會安的夜,特別迷人。每到晚上,家舖外懸掛的燈籠都會點亮,走在古城間,光線透過各色的燈籠透出朦朧的美,特別是靠近河岸的一帶,亭台樓閣,燈影綽綽,是會安夜景最有特色之處。


靠近河岸的一片,亭台樓閣,青苔老瓦,燈影綽綽。

農曆每月的月圓之夜是會安的「懷舊日」,這一夜全城不開電器燈,家家戶戶穿著古裝、懸掛燈籠,居民和遊客一起回到從前沒有電燈,日落而息的農耕時代。各式各樣的燈籠將古城的夜妝點得更加迷人,更具特色。

會安現今古建築的式樣、街道的布局,體現了中、日、越文化與建築風格的結合。既展現了中、日式建築的古樸和優雅,又融入越南人的自然審美觀和生活情趣。人文文化傳統得到良好、完整的保存。雖然經歷了多年的戰爭,會安古城卻沒受到破壞。幾個世紀過去了,小城依然保留著曾經的樸拙古韻。

【會安 一千五百年海港古城】

會安市(Hoi An)──座落越南中部的廣南省,濱臨南中國海、位秋盤河(Song Thu Bon)北岸畔的一座小市鎮。公元五世紀,會安即擁有東南亞最大的港口,是占婆國(Champa)的海港,以占城(Lâm Ấp Phố)知名。

十五世紀時,貿易繁榮吸引大批的商人、荷、葡、英、法等西方國家先後進駐會安港設立商站,已儼然發展成為國際貿易大港,尤以中國的商船最多。

十六世紀,不只有來自各國的商人,還有傳教士,其中來自羅得島的亞歷山大,為越南語言引進了羅馬字母。多國商人的進出,使得其成為東西方文化的交匯點。

十七世紀成為萬商雲集東南亞最重要的商埠,也是越南最早的華埠。

十八世紀,由於越南國王們的權力之爭制約了發展,會安幾乎廢棄。

十九世紀後期因經年泥沙淤積而歸於平靜。如今已退居離海五公里的內陸,航運功能也在此時由峴港所取代。

十九世紀八十年代,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會安進行大規模的整修,使之煥發昔日的光彩。迄今已有一千五百年歷史且保存良好的海港城市──會安古城,一九九九年被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宣布為世界遺產。

本文轉載自《新紀元週刊》第168期【世界風情】欄目 (2010/04/08刊)

本文連結: http://mag.epochtimes.com/b5/170/7824.htm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新紀元】在首爾穿梭古與今
【新紀元】用喝的溫泉 捷克療養勝地
【新紀元】捷克人生病的泉水處方
【新紀元】走訪斯里蘭卡 朝聖佛的足跡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