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隨筆

王華:「不想聽你嘮叨!」

反思家庭教育(12)

【大紀元4月8日訊】「起床、起床,快起來!去洗臉、去刷牙、記得梳頭!會熱嗎?會冷嗎?你就這樣穿著出門嗎?……」最近一首以媽媽的各種嘮叨為歌詞的《媽媽之歌》風 靡網絡,據調查,九成孩子認為母親太嘮叨。其實夫妻中誰管孩子誰嘮叨。

所謂嘮叨,就是父母反覆提醒孩子的話,這裡面有關愛,有擔憂,更有指責。嘮叨大概分四種:關心式的,如「天冷了要多穿衣服」,這讓孩子容易產生依賴思想;命令式的,如「該做作業啦!」 ,強迫會扼殺人的興趣;發洩式的,如「我這麼辛苦的養活你,你還不聽話!」孩子成了父母的出氣筒;習慣式的,教訓孩子彷彿成了父母自言自語的生活方式 。

嘮叨反映的是失敗和無奈:說一遍就管用,還需要反覆說嗎?但是,反覆說就能管用嗎?重複單調的話只會讓孩子產生心理疲憊、疲倦和滿不在乎,長此以往只會讓親子關係越來越遠。

《論語》中教人提意見的方法是: 「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無自辱也」。用善意的方式提出你的忠告,如果說不通就適可而止,不要等到人家不耐煩了自取其辱。教育孩子也一樣,特別是逆反期的孩子,他自認為長大了,其實他的理性才剛剛萌芽,尚處在「不可理喻」階段,很多道理他並不真正明白,這時「曉之以理」還不如「動之以情」來得有效。

往往望子成龍的家庭更容易出叛逆子。由於父母的高標準嚴要求,忽視了孩子貪玩的天性,強制孩子按照父母設定的目標去生活。國外研究發現,每個孩子生下來都有其獨特的「精神胚胎」,兒童的成長應順應這個精神胚胎的「自然趨向」,否則就會導致扭曲和衝撞。中國人講命運,兒孫自有兒孫福,孩子的未來也不是父母就能改變的。

愛嘮叨的家庭大多對孩子管教比較嚴厲。教育學家捷爾任斯基說過:「鞭打、過分的嚴厲以及盲目的管教,這對孩子們來說是最壞的教育方法,只能教孩子們偽善、說假話。……孩子一不聽話就處罰,那時只有疼痛和恐懼才是他的良心,這樣他也就不會在生活中辨別善與 惡。」

要停止嘮叨,就得「抓大放小」,重點放在教育孩子的人生觀上,在孩子能聽得進去的時候說幾次。另外,不要抓住孩子的過失不放,孩子有犯錯誤的權利。

如果說世界上所有愛都是為了「聚合」,那唯有父母對孩子之愛是為了「分離」。嘮叨阻礙了孩子的獨立成長,這種越俎代庖式的干預,只會適得其反、過猶不及。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