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金援希臘之路 依然充滿挑戰

標籤: ,

【大紀元5月3日報導】(中央社布魯塞爾2日路透電)歐元區各國財長今天同意對希臘提供緊急金援,但是要恢復歐元區的信譽,還有漫漫長路。

先前歐盟(EU)和16國歐元集團多次未能使金融市場相信希臘債務問題能夠解決,已經被各界批評是造成希臘金融困境惡化的主因。

如果歐元區國家幾個星期前就果斷同意對希臘貸款,金援的金額可能會小一點。但投資人失去了信心,希臘的借貸成本隨之飆漲。

此外,部分投資人先前期待歐盟和國際貨幣基金(IMF)提供的金援,會多於實際通過的3年1100億歐元(1465億美元)。

即使雅典現在應可支付5月19日到期的龐大債務,但是仍然有人質疑金援是否能讓希臘過關。

儘管各國財長通過歐盟─國際貨幣基金聯貸,正式批准前還有好幾項障礙,包括需要經過歐元區好幾個國家國會的批准。對德國而言,這個法律程序特別重要,因為身為歐盟最大經濟體,德國提供的貸款金額最高。

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今天強烈支持對希臘金援,同時對德國國會通過立法清除金援障礙表示樂觀。但是德國經濟部長布魯德爾(RainerBruederle)就保守得多。他說,柏林決定是否出資之前,會詳細審視協議內容。在野的社會民主黨(SPD)則說,是否支持立法端視政府能否說服反對黨。國會任何耽擱,都會讓人擔心柏林在民意強烈反對之下,是否能遵守承諾對希臘提供金援。

歐盟委員會主席,比利時總理范宏畢(Herman VanRompuy)已經要求在7日召開歐元國家元首及政府高峰會,確認歐元區財長的決議。這突顯了歐盟決策過程的複雜與緩慢,同時,這讓人不免對歐盟最終決定產生懷疑,但歐元區主席榮科(Jean-Claude Juncker)說,高峰會不會推翻財長會議的決定。

現在達成協議,仍無法掩飾歐元國家和整個27國的歐盟之間的嫌隙。這些歧見在危機期間暴露出來,並使得對希臘的援助無法早日敲定。尤其是德國和法國之間對經濟前景看法迥異。德法兩國同心對任何歐盟重要政策都很重要,但是部分專家說,德法關係目前是20年來最糟時刻。

歐元國家轉向IMF共同聯貸的決定,讓許多投資人和歐洲以外的國家認為歐元國家軟弱無力,沒辦法處理自己的問題。雖然歐元國家財長今天達成協議,可能仍無法祛除外界這項看法。歐元國家有不提供金援的條款,各會員國為了提供援助,必須繞過這個限制,因而顯得欠缺效率。

此外,希臘政府勒緊褲帶的措施,在國內引起很大反彈,示威遊行和罷工不斷。雅典有沒有能力達到歐盟─國際貨幣基金提供援助的附帶要求,也令人質疑。經濟學家說,如果這次金援行動未能讓市場穩定下來,歐洲國家可能最終得花上5000億歐元,以拯救歐元區其他負債累累的國家。(譯者:中央社賴秀如)

相關新聞
存中劍:玄武集(一)--諸神之戰
歐盟同意1100億歐元拯救希臘財政方案
歐元區國家領袖將召開峰會 商討紓困希臘案
歐元國家同意提供金援 助希臘走出債務危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