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島上無天使——百年前的美國夢

人氣 23
標籤:

【大紀元8月11日訊】(大紀元記者劉菲洛杉磯報導)東有紐約愛麗絲島,西有舊金山天使島。在19世紀末到20世紀中葉,這兩個分別坐落在東西海岸的小島是移民進入美國的必經之站,記錄了美國移民歷史上不光彩的一頁。

天使島專門接納橫跨太平洋來到新大陸的移民,在被批准入境或遭到遣返之前,他們會被拘留數日甚至數年。這些背井離鄉的人們被迫居住在狹小的空間,接受裸體搜身和嚴厲質詢。對他們來說在天使島的生活離天堂很遠,「天使島,多麼美麗的名字,但是這裡沒有天使,有的只是無名無姓的移民。」一位曾被關在天使島移民營的日本移民這樣描寫。


早期中華民國的護照與台幣(攝影:劉菲/大紀元)

在1910年到1940年間,天使島曾經滯留了來自世界各地80多個國家的上百萬移民,其中華人佔12萬。由於1882年排華法案的通過,天使島對華裔移民的待遇尤其嚴苛。儘管如此,仍有很多「紙兒子」、「紙媳婦」(攜帶假證件冒充是在美華裔的親屬)不畏艱險來到異國他鄉。

首位進入好萊塢影藝圈的華裔藝術家黃齊耀9歲隨父親從廣東台山來到美國,被關入天使島。據他回憶,當時在家鄉流行著一種美國夢,以為舊「金山」遍地是黃金,不用工作都可衣食無憂。


天使島移民睡的三層床鋪(網絡圖片)

然而當他們滿懷擺脫貧困、開創新生活的憧憬,遠涉重洋來到舊金山後,卻被關在1,000平方英尺容納100多人的木屋中,睡三層床舖,接受漫長的審查、檢疫。面對歧視和無望的等待,有的人挺不住精神崩潰了,有的人甚至懸樑自盡。也有人選擇用詩詞來記錄這艱難的歲月。

本擬舊歲來美洲,洋蚨迫阻到初秋。
織女會牛郎哥日,乃搭林肯總統舟。
餐風嚐浪廿餘日,幸得平安抵美洲。
以為數日可上埠,點知苦困木樓囚。
番奴苛待真難受,感觸家境淚雙流。
但願早登三藩市,免在此間倍添愁。

1970年,天使島移民營木牆上發現大量遺留的文字和詩句,絕大多數是受過良好教育的華人在長期監禁期間精雕於牆上的佳作。這些娟秀的楷書雕刻一經被發現便轟動一時,讓人們重新想起了隨著1943年排華法案的廢除而被關閉了幾十年的天使島。


天使島木牆上70多年前的詩作(網絡圖片)

今年1月21日是天使島百年紀念日,奧巴馬總統將該日定為「全國天使島日」。他在聲明中說:「一百年前,無數移民懷著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遠渡重洋來到美國,在天使島移民拘留所遭受到了長達數月乃至數年的不公正審查和對待。他們在擁擠不潔的營房裡忍受屈辱艱難度日,有的在牆上用母語刻下詩句表達內心痛苦。這些詩句提醒美國反省過去錯誤的移民政策。」

為了讓人們不忘卻這些移民先驅的痛苦經歷,明尼蘇達大學歷史教授Erika Lee和加州大學聖塔克魯斯分校榮譽教授Judy Yung花了5年時間,採訪了近30個家庭、翻閱上千本文獻完成了《天使島:美國移民門戶》一書。


《天使島》的作者Erika Lee(左二)和Judy Yung(右二)及該書的資助方代表Eddie Wong(左一)(攝影:劉菲/大紀元)

該書8月8日和洛杉磯讀者見面。在位於洛杉磯中國城華美博物館舉行的簽名售書儀式上,Erika Lee表示:「由於當年的排華法案,移民官在審查時更看重華人的財富和階層,因此華裔商人比華裔勞工更容易通過。而對於其他種族,如來自墨西哥或南亞的移民,他們更注重身體狀況。」她補充說:「現在美國的移民審查則是以家庭團聚和專業技能作為考量的基礎。」

該書的資助方、天使島移民站基金會總監Eddie Wong表示:「(這本書)出得正是時候,(對非法移民的)遣返、拘留以及誰有權入境的問題是現在(移民法改革)爭論的焦點。我們必須汲取過去的教訓,即長時間對人實行拘留是不對的,帶有種族歧視的排外法律也是不對的。通過講述歷史,我們希望人們能瞭解:移民對我們的國家有利無害。」

他還指出:「具有諷刺從意義的是,儘管有包括長期審訊在內的所有這些措施,超過80%滯留在天使島的移民最後仍得以入境。大部份人是通過上訴而成功的,因為法官也認為移民局的審問不符合公平正當的法律程序。」


《天使島》一書的作者之一Erika Lee(前),和天使島移民後代Larry Liu(後左)及夫人。(攝影:劉菲/大紀元)

參加簽名售書儀式的Larry Chan是住在南加州聖伯納迪諾縣的第三代華裔移民。他的母親於1930年2月出生在天使島的移民營裡,由於該設施是聯邦領地,因此他的母親幸運地自動成為美國公民。「證明上寫著母親的出生地是舊金山,因為當時是舊金山市醫院的醫生坐船到島上接生的。」Larry Chan希望通過基金會的幫助,能在位於聖布魯諾的國家檔案館裡找到更多關於母親出生的文件和照片。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天使島記錄華人移民血淚史
秦振國募款會談服務/保護 獲基層選民支持
FASCA結訓辦桌 創業競賽「製片」公司獲獎
聯邦上訴法院重啟對洛學區疫苗強制令的訴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