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我為什麼沒加薪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9月1日訊】(據中廣新聞/張雅惠報導)第二季的GDP國內生產毛額,比去年同期大幅彈升百分之十二點三,今年全年GDP的增幅也上修到百分之八點二四,創二十一年來新高!經濟成長率看似欣欣向榮,不過,卻有不少上班族的薪水停滯不前。

上半年工業和服務業每個月固定可以領到的經常性薪資是三萬六千一百二十一元,加上二月領到的年終、不固定的加班費和業績獎之後,每個月的平均薪資四萬七千三百九十二元,還沒有回到金融海嘯之前的水準,比兩年前每月減少將近六百元;扣掉物價之後的實質平均薪資減少更多,每月減少將近九百元。

要解釋上班族為什麼沒有加薪,可以從產業別、職務別、以及公司治理的角度去看。

產業別的差異,在工業和服務業的十七大產業當中,已經有十大產業的平均月薪超越金融海嘯之前的水準。

以每月增加金額來看,工業當中的礦業土石開採每月五萬四千三百六十元,增加三千一百五十九元、增額最大;然後是資訊通訊傳播業七萬一千九百六十一元,增加三千零一十五元;用水供應及污染整治四萬七千六百九十五元,增加兩千四百八十四元;批發零售業四萬五千兩百零七元,增加兩千兩百三十一元;不動產業四萬四千四百三十二元,增加一千三百七十九元。平均月薪比兩年前增加的還有:營造業、金融保險、藝術娛樂休閒服務業,每月增加金額在五百多到九百多元不等。

不在以上名單之列的行業,上半年的平均薪資還沒回到金融海嘯之前的水準。

另外,平均薪資高於全體平均值的有八大產業,同時按照絕對金額的高低排列,最高薪的是電力燃氣供應九萬三千多元、金融保險八萬三千多元、資訊通訊傳播七萬一千多元、醫療保健社服務五萬七千多元、專業科學技術五萬五千多元、礦業土石開採五萬四千多元、運輸倉儲四萬八千多元、用水供應及污染整治四萬七千多元,不在以上之列的產業都低於平均值。

台灣大學國發所教授辛炳隆分析,水平橫向來看,智識密集度愈高的行業,薪資愈高。

「水電燃氣業的薪水特別高,但這多半是國公營事業,根本不能比,不看水電燃氣業的話,比如說金融業,專業人員占的比例可能就比較高,就比基層人力在各行業所占的比例來做比較」

垂直縱向來看,同一個產業、甚至是同一家公司,職務愈高、愈核心的人才,薪水愈高。

「比如科技產業線上的作業員和RD研發工程師或管理職,他的薪資差距就在擴大當中。科技產業大廠,高階和低階職務薪資差很多,我常開玩笑講,基層人力的薪資是殘差項,大家都分完了,我才分給你,因為我要用高薪才能挖到那些我要的知識工作者,但是我公司的利潤就這麼多,當我把很多的錢用在這些高階智識工作者,我能分給你基層的就很少,你相信嗎?面板廠或半導體廠在中南部的作業員,一個月的薪資才一萬七,但這個基層卻是人數最多的,造成目前的所得差距擴大」

除了產業別和職務別之外,企業老闆是否善盡公司治理也會影響員工薪水。

「一般我們對公司治理的解讀是,經理人要對股東負責,但是,實際上不只!公司治理應該有幾個面向,對股東、對客戶要負責,更重要的是,你要對你的員工負責,現在有個趨勢是,變動薪資所占的比例愈來愈高,變動薪資就是獎金制度,這個獎金制度要怎麼設計?比較不受到市場的約制,所以各行業之間的差距就變成非常大,有的行業只要董事會同意就OK,而董事會又都是自己人」

上班族想加薪,先看自己身處的產業環境是否轉趨樂觀?再看自己是否是公司的核心員工,是否具有不可取代性,或者過去一年曾經對公司有什麼豐功偉業?如果以上答案都是肯定的,最後一關就看老闆給不給,可以共患難,能不能利潤分享。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