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典故

成語典故:有條不紊

盤庚,是商朝第十七代君王,遷都後改國號殷。盤庚為了避免水患,復興殷商,就率領臣民把國都從奄遷往殷。盤庚想遷都,臣民不悅,因此他極力陳述遷都的好處,前後共三次告諭臣民。

《盤庚》共分上、中、下三篇,記述這次遷都的經過。這篇上篇就是盤庚遷都前所作,內容是告誡群臣的話,主要說明遷都是上天的旨意,阻礙遷都的任何行為都是違背天意。

如今我遷都,不是我放棄先王任用世家舊臣的美德,只是你們隱藏了這個美德,不能處處替我著想。對於你們的計謀私心,我就像看火光一樣,內心清清楚楚,只是我不善於謀略,才造成你們的過錯。

就像網要結在綱上,才能有條有理而不雜亂;就像農民從事田耕,只有努力耕種,秋天才會豐收。你們若能去除私心,施恩澤給人民,乃至於你們的親戚朋友,這樣你們才能大聲的說自己是積德行善之人。如果你們不怕自己的言論,會大大的毒害遠近的人民,就如同懶惰的農民只想自求安逸,不願努力勞動,不從事田耕,也就不會有黍稷的收穫了。

後來,這裡的「有條而不紊」就被濃縮為「有條不紊」這句成語,用來形容條理分明而不雜亂。

--摘編自正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