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中國大企業靠體力而非腦力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1月21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清怡編譯)波士頓諮詢集團(Boston Consulting Group,簡稱BCG)週二公布了一份100強企業名單,列出了發展中國家一些最可能與跨國公司形成競爭的潛在大公司。同時,暗示一些中國大企業之所以能擴大全球範圍,是靠規模和政府支持,而並非靠企業競爭力。

《華爾街日報》19日報導,在這份BCG100強企業名單中,中國占33個。而相應的,印度占20個,巴西占13個。其中5家公司初具跨國企業的規模,但沒有一家是中國公司,雖然中國的知名企業在此名單上占到三分之一。

名單上的中國公司都有國際業務,有的屬於金屬製品和工業產品的企業(比如中鋁集團、寶鋼集團和中化集團);有的主營國際運輸(比如中海集裝箱運輸集團);有的屬於基礎設施領域(比如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正泰集團、上海電氣集團)。

100強企業名單中,沒有一家中國企業能夠生產出軟性產品,在未來為中國創造上億美元的收益,比如像好萊塢電影公司對美國經濟所做出的貢獻;沒有一家公司在做你喜歡吃的東西,比如印尼公司Indofood 和泰國的大眾冷凍產品公司(Thai Union Frozen Products);也沒有像印度生產藥品的Dr. Reddy公司,或者像巴西的Natura自然化妝品公司幫助改善外表。更沒有像印度Tata諮詢服務公司那樣,為企業提供商業戰略策劃。

雖然名單中的中國企業也有經營消費品的,比如冰箱(海爾)、汽車(奇瑞公司)、服裝(利豐公司)。但是從BCG名單上看,中國企業似乎不會與您附近的食品商店有任何關係。

BCG資深合夥人及北京地區經理大衛 .麥克(David Michael)說:「名單上沒有一個類似蘋果公司一樣的中國企業。」

名單上的中國企業還包括電動車生產商BYD集團、電器生產商海爾和汽車部件生產商萬向集團。

中國的一些企業淘汰速度也快。BCG於2006年5月份做出的報告中列出了44家實力最強的中國公司,其中有28家公司沒有出現在今年最新的排行榜中。

那些經過五年仍然倖存在排行榜上的通常都是中國最大的企業,如五礦集團。某些行業如汽車製造業,仍然實力很強,但是其行業下的具體公司已經換了,如奇瑞公司和吉利公司取代了中國一汽和東風汽車。

麥克說,一些強勁的中國老牌企業未能出現在排名榜上是很正常的,比如海信集團、康佳集團、UT斯達康,通常由於這些公司沒有如期望的那樣走入國際市場,或者由於沒有什麼技術上的突破。

相關新聞
華郵﹕違反制裁決議 中國企業輸出伊朗
【新紀元】謝田: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從何談起
【新紀元】謝田:中國收購美國企業拗在哪裡
報告:美刺激經濟 錢卻進中國能源企業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