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5年研究 屏科大打造台灣藜

人氣: 5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月2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郭芷瑄屏東縣26日電)屏東縣三地門鄉和瑪家鄉多年不見的大片紅藜田再度現蹤!5年來,在屏東科技大學「台灣藜」團隊的研發下,不斷開發紅藜產品,讓原住民逐漸式微的食物,再現產業生機。

屏科大「台灣藜」團隊5年前受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委託研究紅藜,希望由台灣原生作物中,發掘出具有發展潛力作物,在原住民社區推廣。

屏科大食品科學系教授蔡碧仁指出,台灣藜由於通體紅艷,一般俗稱為紅藜,以往是原住民的傳統主食之一,不過由於台灣藜質地粗礪,並有苦味,年輕一代不再食用,藜田景象也不再見,只見零星的種植或野生。

屏科大的台灣藜研究團隊,由森林系教授郭耀綸完成栽培、種系鑑定等研究,並於民國97年將紅藜正名為台灣藜。

蔡碧仁則研究台灣藜含有的成分及產品開發,她發現台灣藜具有高量γ胺基丁酸(GABA)、甜菜色素、超氧歧化(酉每)和多酚類,她說,後3種成分具強大的抗氧化能力,至於γ胺基丁酸則可以安定神經。

蔡碧仁表示,原住民常說,只要吃到台灣藜就會非常快樂,是因台灣藜裡的γ胺基丁酸(GABA)所產生的安定神經作用。

蔡碧仁並表示,台灣藜榖粒中含有超高營養成分,它的蛋白質、鈣、鎂及膳食纖維含量都很高,還含有一般榖類較欠缺的離胺酸、麩胺酸等胺基酸,以及稀有元素「硒」。

蔡碧仁說,「當我第一眼看到台灣藜的營養分析結果時,簡直不敢相信這是真的,當下我就喊出來『這簡直是穀物中的紅寶石!』」。

屏科大獸醫系教授莊秀琪以動物試驗證實,台灣藜的確具有降膽固醇和肝指數的功用,而且效果不遜於紅麴。

蔡碧仁將台灣藜開發出餅乾、飯糰、麻糬、鬆餅等食品,已開辦兩梯次原住民訓練班; 也製成優酪乳、養生飲料等加工產品及丸錠、膠囊等保健品,蔡碧仁表示,這些技術都將釋出。

蔡碧仁表示,台灣藜中的苦味如果能去除,成為一般人可接受的主食,它所具有的高營養成分,在地球極端氣候所造成的糧荒危機中,或許可以讓人類在主食上多一種選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