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敏:以武會友相見歡 莫以成敗論英雄

陳思敏

人氣 6
標籤:

【大紀元2011年10月11日訊】「大俠不必在江湖,頂尖高手擦身過」,這是新唐人電視台舉辦第三屆「全世界華人武術大賽」的寫照。來自四大洲近百位各路英雄好漢,在為期兩天的比試中,莫不演繹「逞兇鬥狠非本色,海闊天空是真我」的看家本領,讓現場觀眾置身於一場內行人看門道,外行人看熱鬧的現代「武林大會」。

在10月8、9日兩天的紐約市立大學柏魯克分校體育館,只見電影中的葉問、李小龍、霍元甲、黃飛鴻等俠客身影就近在眼前,連昔日北方長拳如螳螂、劈掛、通背、翻子拳、八極拳等珍貴罕見的傳統拳法,也在本屆比武擂臺中首次亮相。而才舉辦第三屆的武術大賽,更出現了兩屆冠軍三度參賽,以及師徒同台的佳話。

但獎落誰家揭曉後,因本屆評審主要重點在傳統武術與道德文化的完善連結,遂出現有些項目得獎人從缺的情況,但大賽評委會主席李有甫仍高度肯定所有參賽者:「不論是否得獎,都充分展現中國武術內外兼修的意境。」

李有甫「標準提高,寧缺勿濫」的用心良苦,只為有數千年歷史的中國武術,是傳統文化重要的一環,遠在商周時期,止惡揚善的習武精神就已經是教育的課程之一。但1949年中共執政後,不但勒令關停所有傳授正統國術的武館,在文革期間,更大舉清算武術人員,全面扼殺武術的發展,造成許多功法流失與人才斷層。

而新唐人經理岳峰為中國武術的代代相傳,於本屆大賽特別增設「傳統武術特別貢獻獎」和「傳統武術新秀獎」,以厚植中國武術承先啟後的薪火動力。而各門各派的十八般武藝,都需要傾囊相授、重鍊重修的老師,以及尊師重道、有感恩之心的學生。而本次得獎的分別是,老當益壯的90歲老武師陳榮恩,劉文和、蕭振南,以及年僅11歲的彭子霈小朋友。

武術除了是中國社會重要的集體記憶之一,也是歐美各國視為深具代表性的中國文化,讓許多西方人士心生嚮往而躍躍欲試,而主辦單位也於本屆破例首次開放西方人士報名參賽。

在美國,有很多哈佛、耶魯等名校的學生都非常醉心中國武術,但他們不僅只想學習武術的招式,更想一探每個招式後面的深層文化底蘊和究竟本質。此時,精通武術又諳熟武學文化的老師就至關重要,如果沒有中華文化的深厚學養與道德修持,則無法傳授精髓而誤人子弟。

而隨著功夫影視、大眾武術的娛樂化,中共體育總局將中國傳統重內涵的武術,強改成徒具形式、依樣畫葫蘆的新武術。而在歐美各國星羅棋佈中國武館,更存在著許多良莠不齊、魚目混珠的業者,很多教練一招半式就自立門戶,又像體操又似舞蹈的花拳繡腿四不像,只好花錢買段位來濫竽充數。而最自甘墮落的莫過於以「豪華歌舞」巡迴演出,甚至走入賭城拉斯維加斯的少林寺。

許多男性參賽者都有共同體悟,那就是未習武以前,沒有功夫卻以欺壓為樂, 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為爭名奪利可以拚個你死我活。但習武之後,有了一身本領,卻心如止水,盛氣不再。名利當前,無心戀棧;臨敵攻防,見招拆招;惡人挑釁,以退為進;推手之間,點到為止;孤掌難鳴,借力使力;人多勢眾,以德服人。

而他們在能夠乾坤大挪移或鐵拳多連發之前,有誰知道,那要經過多少寂寥歲月的站樁、劈筋、壓腿、蹲馬步,還要度過多少漫漫長夜的揮汗如雨,又要拒絕多少傾巢而來繁華喧囂,更要堅忍多少超過煉功千百倍的去心之苦。

比賽結束,彼此互道珍重,後會有期。吃苦也是一種幸福的李健忠,學武先學做人的王百利,練武不重德猶如唱歌不懂歌詞的朱祺植,學海無涯勤是岸的陽關道,真正提高是放下而不是靠追求的高紫茵,面對誘惑堅持一門深入的羅戈勇,不爭第一只做最好的譚仕彬,心性提高功也昇華的James Wu,可以溫柔也可以勇敢的陳慧欣,剛柔並濟反觀自心的高夏洋子……。

而中國武術能夠練到甚麼樣的境界?雙拳非虛非實,出手不快不慢,沒有靜哪有動,沒有勝又何來敗。只見場中間的行雲流水與出神入化,你似乎看到一種信息:有心修,無心得,何須打遍天下無敵手。

相關新聞
止惡揚善 武術大賽評委論武德
武術大賽女子拳術複賽選手風采(組圖)
第三屆全世界華人武術大賽決賽揭曉
女子拳術勝出者:武術也是一種藝術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