酈劍鋒:六中全會透露出的兩點結論

酈劍鋒

人氣 61
標籤: ,

【大紀元2011年10月20日訊】剛剛結束的中共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要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專門為文化開會立項,畢竟在中共的歷史上不多見。

我們分析,中共這樣做的出發點在於,中共經過30多年的「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集中全國一切力量,甚至不惜犧牲環境枯竭資源為代價,自認為經濟上已經搞上來了, GDP 40萬億,外匯儲備劇增至3.2萬億美元,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也就是說,經濟這一手「硬」了,可以高枕無憂了。

文化相比之下「軟」了,與大國、強國不太匹配。現狀表現是:(1)文化、科技、教育水平確實不高;(2)文化軟實力一向被人詬病,幾乎沒有任何可炫耀的地方;(3)隨著開放及高科技的發展,特別是互聯網的迅猛擴散,封鎖閉塞被打破,文化上一統江山局面不再。於是,對文化的繼續掌控就成為中共重點考慮的目標。

有人寄希望於從此可以「文藝復興」,想法固然不錯,但復興甚麼?怎麼復興?十四至十六世紀那場文藝復興重在思想精神層面的復興,而不在甚麼文化上,至於像中共那樣寫了多少文學作品,文化產業賺了多少錢,又為GDP貢獻了多少比例,更是與「復興」相去甚遠,頂多隻是一個對金錢財富的復興罷了。有中共高層抱怨,說全國500多家出版社的收入總和,尚不及德國貝塔斯曼集團一年的年收入,這就是一個明顯的證明。

所以,中共這次將文化產業地位提升,首次擺到十二五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的位置,並沒有甚麼新東西,一方面是過去教育等產業化提法的繼續延伸,另一方面,則是驅使文化產業給它下出更多的蛋,為其賺更多的錢,以滿足其貪得無厭的需要。

比如,對於中國的文化教育事業,會議提出要「實行文化體制改革」,變教育大國為教育強國,現在的教育文化體制是甚麼樣的?中共一統,嚴密管控,且為中共的黨文化。這個既定體制怎麼改?此其一。

其二,教育早已產業化了,成了吸金的工具了,六中全會更是把文化定位成「支柱產業」,不讓政府賺錢看樣子不太可能,問題是政府想怎麼賺,賺多少。

其三,中國的教育都灌輸給學生甚麼?只有政治和知識,很多還是黨文化的知識,或是被黨有意過濾過的知識。學生沒有自由思想(不被允許),缺乏獨立精神,各類大學生一年招收近千萬,人才「培養」一批又一批,愣是出不了甚麼人才,一個有用的諾貝爾獎也獲得不了。

這是我們從會議透露出的信息中得出的第一個結論。

第二個結論就是,中共新形勢下對文化的控制。這大概是中共的主要之點和立意所在。

對文化的壟斷掌控,中共從未放鬆。現在互聯網的日新月異,有點讓中共恐懼,目前封網的加劇就體現了這一點。(1)5億網民,2億微博,網絡的力量太大。(2)群體事件、重大事件近年多發,社會各種矛盾凸顯。(3)人民日益覺醒,政府謊言乏術掩蓋不靈。

這一切都使政府慌張,要繼續維持統治,文化上的若干改變與時俱進就成為必須。但對中共政府來說,顯然是一道無解難題。中共的本性如此,明擺著不會變;對人民的鎮壓控制不會變;中國人民從血的歷史教訓中清醒,不斷識破謊言欺騙,自覺維權也不會變,而且漸成潮流,似有蔓延之勢。這些因素都決定了所謂建設文化強國,只是中共的一廂情願,不過是中共又一次給自己穿上一套華麗的「皇帝新裝」,並把文化精心打扮,扮成諸如太監一類角色,給以比以往更高的級別,為自己更盡心地服務,以繼續掩飾行騙。

中華民族是一個擁有五千年文明的偉大民族,其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一直令世界羨慕景仰不止。文化是民族之根,傳統文化更是中華民族的靈魂所在。如果中共真的想要復興文化,何用冥思苦想,絞盡腦汁?

所以,復興文化是假,繼續強化文化專制才是中共的「硬道理」。文化的繁榮有賴於政治的清明,一個貪腐獨裁的政權,也必然有文化上的鉗制禁錮和專政跟它匹配,二者相輔相成。實際上,中共對文化的控制,對中國人民的愚民洗腦,從來也沒軟過。這就是我們看六中全會得出的基本結論。

相關新聞
六中全會充滿悲情
【熱點互動】六中全會與朝核危機(三)
陳良宇案與六中全會
時事經緯 第49集 橫河:悲情六中全會與「長征」神化剝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