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報:中國農村貧困 與城市鴻溝加大

人氣 6
標籤:

【大紀元2011年10月20日訊】(大紀元記者貴遠編譯報導)要了解貴州農村有多貧困,你可以看一下統計數據,或者你可以看看在七星村的孩子。

英國《衛報》報導,趙艾(音譯)已9歲,但個子那麼小,看起來像6歲。他早上6時30分離開家,跋涉2小時山路趕到瑞源小學(Ruiyuan,音譯),直到下午5時回家,都空著肚子。

去年,在歐洲「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公佈的世界公立學校排名中,上海在閱讀、數學和科學方面坐頭把交椅,而趙艾所在的小學,校長許租花稱,他們面臨的最大挑戰是「沒有飯吃」,營養不良影響到學生的發育,精力也無法集中。

這是從1990年到2009年,城市和農村差距越來越大的最具代表性的例證。中國農村貧困人口的數量從8,500萬下降至3,597萬,這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外出務工人員寄回家的工資。政府希望通過進一步的城市化使像趙艾那樣的兒童擺脫貧困。

然而,許多人擔心中國兩極分化加大,農村遠遠落後。瑞源和附近學校的負責人周留德(音譯)說:「儘管我們是發展中國家,漫步市區能感覺到它的飛速發展。」

如果農村居民人均收入1元,那麼城市居民人均收入就是3.23元,這個差距很可能顯著低於實際情況。考慮到城市居民享受的額外服務和福利,如住房補助,華盛頓大學遷徙學專家陳錦榮說:「許多觀察家認為,這個比例很可能在4到5倍之間,可以說在世界上是最高的。」「中國的人均收入日益兩極化,這種過大的收入差距,絕對潛在地與過去幾個月更加頻繁和暴力化的抗議和騷亂有關。」

即使農民到城市打工,也是二等公民,因為中國的戶口制度把人分為城市或農村人口,相應地所享受到服務和權利不同。一位中國學者形容這種狀況是「冒牌城市化」,城市充斥著不能充分享受城市生活的人群。

政府已尋求向農村地區投資,發展的好處正在蔓延。在七星村周圍的城鎮,你能看到商店裡閃閃發光的黃色摩托車,以及推銷3G手機和咖啡的廣告。

瑞源的校長說,但這些奢侈品,對趙同學這樣的家庭來說是不可想像的,他們靠種地和在城市打工的親戚寄回的工資掙扎求生。他們的貧困被發展所掩蓋:離正常人的生活越來越遠,變得越來越貧窮,孩子的成績也越來越差。

教育一直是中國貧困人口的巨大希望。村民建瑞源學校就是為了給他們的孩子創造機會,但農村學子從一開始就滯後於他們的城市同齡人。

趙艾的父親在泥石流中喪生,他的母親在幾百英里外的地方打工。他是中國5,000萬「留守」兒童之一,因為戶籍制度使家庭遷移困難,他是由祖父母養大的。劣質的教育效果,使他們比一般孩子有更多的行為問題。親屬沒辦法或不願妥善照顧他們,有時,他們反過來要照顧生病和衰老的祖父母。周圍的成年人很少,他們必須幫助做家務和務農,然後才能做功課。

趙艾是幸運的,他的家庭收入不足但溫暖,但他是一個焦慮的孩子,明顯比他愛鬧的同學安靜。他在陡峭的山路上攀爬回家,艱難的穿過樹林和田地,一直餓著肚子。

教育官員想建一所寄宿學校,甚至找到一家公司願意捐出40萬元(約40,000英鎊),但把水引過去就需要比這多2倍的資金。因此,在可預見的未來,趙艾和他的朋友們還得長途跋涉,在沒有自來水和取暖的破舊開裂的教室裡上課。尋找合適的教員是很難的,因為很少有年輕的畢業生願意到這麼偏遠的地方。英語是必修課,但瑞源沒人教。

專家說,農村和城市的教育水平的差距是大學(特別是名牌大學)的農村學生的比例快速下降的原因之一。據中國媒體報導,來自農村的學生占去年全國高考人數的62%,但考入清華等名牌大學的學生中農村學生只占17%。

明年有望成為總理的李克強,建議城市化可以「提升」農村,雖然很多農田正在喪失發展活力,因為捆綁在土地上的農民數量較少,導致生產力的提高。然而,對於大多數農民來說,最好的前景仍然是流動到城市生活。

10年前,王芳(音譯)和她的丈夫陳雙福(音譯)抵達省會貴陽,在他們的口袋裡只有10元錢。他們幹辛苦沒人願幹的活:收集和整理可作為資源的垃圾,年收入達20,000元,而他們在農村的收入只有1,000元。但他們是農村戶口,意味著他們無權享受很多服務,並且因為戶口是世襲的,他們的兒子也是農村戶口。學校沒有接收流動學生的額外撥款,許多學校聲稱他們已滿額,或收取高額的不合理費用。夫妻倆「捐款」50,000元和繳納其他不合理的額外費用,才讓他們達到入學年齡的兒子進入一所公立學校。

陳說:「我不能讀或寫,普通話說得也不好,我們不希望孩子像我們一樣。」外來務工人員建設著中國的城市、清潔城市的家園和清除垃圾,王補充說,但一些市民「稱我們是乞丐,罵我們。」

對於這些境遇,「資深」的農民工們並不太在意,他們計劃在退休後回到自己的村莊,但是,許多年輕的農民工並沒有多少務農的經驗,認為他們的未來在城鎮。

人民大學的農村事務專家陶然警告說:「(城市化)總比經濟不增長好,但是,經濟增長也得給外來工提供服務,而不是僅當作廉價勞動力使用……兒童有與他們的父母一起到城市的需要,留守老人需要照顧。」

有前途的試點項目試圖解決城鄉鴻溝:改善貧困兒童的教育,日益一體化。如重慶、廣州等城市已進行有限的戶口改革試點。

但這種改革試點往往受到嚴格限制,僅包括在省內流動的農民工。在許多情況下,流動人口對登記有戒心,擔心失去土地和家庭的補償不足以支撐他們在城市定居下來。

華盛頓大學的陳錦榮表示,需要改革走向深入並涉及到北京。他說:「戶口改革要循序漸進,但必須解決核心問題,例如在廣東,就是要逐步把從省外來的務工人員和本省內的同等對待。」

徹底的戶口改革對官員來說還不現實,害怕人們湧入城市失去控制,代價昂貴。但不改革的話,城市和鄉村之間就存在不可逾越的鴻溝,如同趙艾困於貧困,但城市的同齡人卻能有發展機會。

(責任編輯:張東光)

相關新聞
回歸中國貧富差距拉大!香港籠屋17坪擠19人
未來10年中國的挑戰:貪腐貧富差距與高房價
專家:中國需縮小貧富差距接受普世價值
官員灰色收入加劇中國貧富差距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