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

「拼爹」難適應 白領「逃回」北上廣

【大紀元2011年10月28日訊】(大紀元記者林琮文綜合報導)中國物價節節高昇,一線大城市的生活成本更是驚人,因此,「逃離北上廣」(北京、上海、廣州),曾被年輕一代視為尋找幸福生活的起點,但二三線城市也絕非世外桃源。一些人回到小城市工作,卻發現自己並不適應,這些年輕人又上演「逃回北上廣」。

由於一線城市的生活壓力大,這幾年很多年輕人選擇逃離北上廣,在大城市房子貴、交通難、物價漲生活貴、票子卻不夠花,身為很多身處大城市的人逃離都是以這個理由離開的。前幾天有廣州的網友在網上曬窮,一個三口之家,月入8000元才僅夠維持生活。

這些年輕人逃離大城市,回到熟悉的中小城市來生活,但當他們逃離「北上廣」後,才驚訝地發現進入了另一個「圍城」。

原本以為逃離北上廣深後,壓力會更小、生活會更舒服,但節奏緩慢、房價相對低廉的二三線城市,未必就是年輕人眼中的世外桃源,在這裡,物價低,但收入也低,中小城市生活圈子太窄,生活比較單調,遠沒有大城市豐富多彩。甚至就連找工作也需要「拼爹」,做事更要講關係、論人情。

「拼爹」是當今社會的流行詞,指的是「比拚老爹」。在貧富差距越來越明顯的中國社會,造成了子女比拚各自的父母,例如:經濟能力、社會地位等等,這些人認為自己學得好,有能力,不如有個「成功」的老爸。

報導指出,「拼關係」是讓逃離者很不適應的一個重要的一個原因。「在廣州給客戶服務的時候,主要是談文案,很『文氣』。但回到內地拼的全是酒桌上的功夫。」一位逃離者如是說。酒桌上的功夫,是關係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於此,在小縣城辦事,不能僅僅走「事」的程序,更重要的是走人的程序。一位逃離者去當地政府部門辦手續,折騰了半個月也沒動靜。最後還是在叔叔帶領下,通過朋友找到相關部門的負責人,請客、吃飯、送禮、說好話,兩天就搞定了。小城市因為地方小,資源少,就業機會也少,在爭奪這些資源的時候拼人脈、拼裙帶關係的現象就更加突顯。

有專家認為,年輕人「逃回」北上廣,是對人生圍城的無奈;生活在大城市,雖背負經濟壓力,但能滿足無可替代的精神需求。

《中國青年報》刊文指出,白領對「北上廣」的逃離與逃回,又何曾不是大眾左右為難困境的真實映射呢——融入城市面臨高門檻,紮根城市缺乏歸屬感,白手起家式創業又困難重重。

有網友說,從「逃離」到「逃回」是年輕一代的無奈抉擇,一切只為尋找理想的棲居之所,但哪裡是我們理想的棲居之所?關係錯綜複雜、潛規則盛行的二三線城市,已經宣告了我們永遠也入不了「主流」的命運,而節奏快、負荷重的「北上廣」,若沒有超人的耐力,終將會被淘汰出局。

網友還說,到底是什麼讓我們如此無奈?高速增長的GDP,帶給我們的是高速增長的房價,噌噌上漲的物價,城市生活越來越遠不可企及;當「北上廣」大踏步改革時,二三線城市依然是傳統的「關係社會」,權力迷醉於各種「潛規則」,使得曾經居於「北上廣」的我們變得何等另類。

責任編輯:蘇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