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城市病集中爆發 專家指離宜居越來越遠

人氣 5
標籤:

【大紀元2010年11月26日訊】(大紀元綜合報導)繼《瞭望》週刊10月刊文指出中國「城市病」集中爆發,專家稱城市面臨失調後,11月25日,《人民日報》又發表文章,稱許多北京市民抱怨說「首都變『首堵』,房子又貴得出奇,這北京真是沒法住了。」有關專家指出,中國人離宜居越來越遠,城市發展應當由規模擴張向質量提升轉型,要防治 「城市病」實際上是要解決大陸區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

人們甚至開始逃離「北上廣」

11月25日,《人民日報》發表題為《城市病集中爆發:中國人離宜居越來越遠》的文章。

文章指出,交通擁堵之外,房價高企、生活成本提高、空氣污染、無處不在的噪音……中國特大型城市集中爆發的「城市病」,讓越來越多的人發覺,城市似乎並沒有那麼美好,一些人甚至開始逃離「北上廣」(北京、上海、廣州)。而最近發生在上海膠州路的公寓大火,更使人們對城市生活的安全性感到擔憂。

離「宜居」越來越遠

為了避開早高峰,家住北京市大興區的劉文波每天6點就要出門,趕往位於東三環的公司上班。「其實公司正常上班時間是9點,但如果7點開車出門,正好趕上早高峰,肯定會遲到。」劉文波說。除了要早出門外,為了避開晚高峰,劉文波幾乎每天都「主動」加班,晚上8點才下班回家。「實在不想把時間都『堵』在路上。」他說。

據瞭解,目前北京的交通擁堵時間已經從2008年的每天平均3.5小時增加到現在的5小時,汽車平均時速僅為15公里。

劉文波老家在河南,大學畢業後來京工作,2008年10月在北京結婚。劉文波由於準備馬上要小孩,就想起碼也要買個房。「但四環以內的房價我還是承受不了。想來想去,也只能在大興這樣的地方買房了。」

令劉文波發愁的,遠不止每天要「早出晚歸」。「好的商場、醫院、娛樂休閒設施都集中在市中心,平時動不動就要往城裡跑。」現在他正為兒子上幼兒園發愁,京城「入園難」已不是什麼新鮮事。

大規模擴張 民眾生活多不便

廖嘉明住在深圳市羅湖區東門北路,幾乎每天她都能看到深圳市人民醫院門口排隊掛號的焦急的人群。「有的人天不亮就來排隊,一開始不理解,自己看了幾次病就理解了。」 廖嘉明說,今年7月份她去看牙,前後跑了兩趟才掛上號,前不久去治感冒,掛上號了還等了三個多小時才輪到自己就診。

據瞭解,由於大批外來人員湧入深圳,深圳市的醫療資源嚴重不足。按2008年底深圳市實際管理人口1269萬計算,該市每千人擁有床位數1.66張,低於全國同期3.20張的水平,每千人口執業(助理)醫師1.64人,僅與全國平均水平(1.62人)持平,這兩項指標都排在全國副省級城市的最末位。

北京宣武區香爐營的杜奶奶最近正在為修夾克上拉鏈鬱悶。杜奶奶找了一圈,附近商場的裁縫都只給自家賣的褲子改褲腳,誰也不接這種小活。 「周圍大商場一個挨一個,怎麼就找不見換拉鏈的地方呢?」最後經過鄰居指點,杜奶奶搭了三站公交才找到一個換拉鏈的小商店。「換一條拉鏈要20元錢,這要在老家,街邊的裁縫店只收2元錢。」杜奶奶很鬱悶。

人口膨脹、資源短缺、環境污染、生態惡化

其實,除了房價高、交通擁堵、街區發展失衡這些市民們日常就能深切體會的「城市病」外,北京、上海、廣州等特大城市還面臨著不同程度的人口膨脹、資源短缺、環境污染、生態惡化等「城市病」。

在北京,「十一五」規劃確定2008年常住人口總量要控制在1625萬人,但截至2009年底,實際常住人口總數就已達到1972萬人。上海市2009年的常住人口達1921.32萬人,廣州市常住人口也已經超過1400萬,估計用不了多久中國就會湧現數個2000萬以上人口的大城市。

環境污染也讓人頭疼。在深圳,多條河流已經被嚴重污染,即便地處珠江三角洲,該城市仍是中國水資源嚴重短缺的城市之一,2009年人均水資源佔有量已經下降到20年前的 1/18。城市生活垃圾以每年約10%的速度增長,但大多數垃圾只能簡易填埋,北京、廣州等地一度出現「垃圾圍城」現象。

專家:已經超過了環境承載能力

「城市病」的對立面是城市的宜居性。每個人都希望,城市既是繁華現代的又是宜居舒適的。

中國城市管理協會會長羅亞蒙介紹說,宜居的標準有很多,但根據學術界普遍的觀點,城市是否宜居,有一條「紅線」:環境承載力。

他認為,當前北京、上海、廣州等特大型城市人口過度聚集,人類活動強度均超過了環境承載能力,從而導致資源短缺、生態惡化等諸多「城市病」,離「宜居」越來越遠。

專家:應當由規模擴張向質量提升轉型

廖嘉明、杜奶奶的感受,表明了廣大市民對城市基礎設施便利度和舒適度的迫切要求。這正是宜居城市的重要指標之一。

「在服務設施方面,大城市也不能只有大超市、大商場,城市是一個多階層群體共同維護的系統,城市規劃應當考慮不同群體的生活需求,尤其要考慮低收入、弱勢群體的生活需求,保障其生活空間和生活條件。」中國科學院經濟地理與區域發展研究室副主任張文忠強調。

「『城市病』並非不可治理。隨著城市居民對宜居期望的增高,城市發展應當由規模擴張向質量提升轉型。」中國城市管理協會會長羅亞蒙說。

「實際上是要解決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

劉文波是在北京工作的外地青年。「每次回家,親戚朋友都把你當做貴賓,父母也覺得很有面子,大家不是因為你掙了多少錢,只是認為能混到北京就很了不起。」劉文波說,「與在老家焦作工作的同學相比,我的房子比他小、房貸比他貴、工作壓力比他大,但大家就是認為在北京比在焦作好。」

「這種心態就是區域不平等的文化在作祟。」中國城市管理協會會長羅亞蒙說,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特大城市人口不斷膨脹。

羅亞蒙認為,要防治特大型城市的「城市病」,實際上就是要解決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

「嬰兒車」 能否在街頭任意出現 ?

《瞭望》週刊10月報導稱,大陸專家對城市宜居問題提出了「嬰兒車」指標,格外引人注目。

何謂宜居城市?國家環境保護部環境規劃院副院長王金南的理解是:第一,能喝上乾淨的水。第二,能呼吸上新鮮的空氣。第三,能有個安靜的睡覺的環境。第四,能吃上放心的食物。最後,能在一個良好的綠色的環境當中生活、工作。

上海市建交委副主任沈曉蘇則提出一個獨特的角度:一個和諧、宜居的城市,應該是一個「嬰兒車能在街頭任意出現」的城市。其後邊包括相關設施是否無障礙、道路是否暢通無阻、空氣是否足夠清新、市民是否有休閒的時間和空間。

中國的城市還在不斷長大,長大了的城市街頭是不是能有市民悠閒地推著嬰兒車?熱愛城市的人們在期盼。

相關新聞
上海急速發展衍生城市病  男人付出代價
上海城市病  男人性無能?
中國「城市病」爆發  GDP與幸福感背離
中國物價續創新高  深圳主婦赴港打醬油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