籠罩G20峰會的歐債陰影

標籤:

【大紀元2011年11月22日訊】(新紀元周刊250期,記者華明報導)G20峰會已結束,原計畫的三大議題因希臘全民公投、意大利政局動盪而落空,法國是否成為歐債危機的下一站,以及歐元區的存亡前景,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

20國(G20)集團峰會在法國小鎮戛納落下帷幕。東道主法國總統薩科齊會前提出的改革國際貨幣體系、穩定原物料價格、通過G20機制推進全球治理等三大議題,卻被希臘全民公投、意大利政局動盪徹底攪局,讓歐債危機、歐元區存亡始終成為世界聚焦點。

G20峰會 歐盟期盼落空

11月3日至4日,第六次G20領導人峰會在法國戛納舉行。薩科齊在閉幕後記者招待會上總結與會領袖的三大共識:確保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擁有充足資源發揮作用,並在此前增資共識的基礎上隨時進行新的增資;各國採取一切措施促進經濟增長;峰會認同社會保障體系也是促進經濟增長的有利因素,各國要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機制。

對於近期全球市場關注的歐債危機,G20共識似乎不著邊際。「沒有一個國家承諾將和歐洲金融穩定機構(EFSF)合作。」德國總理默克爾說,僅「有幾個」國家進行了諮詢。

歐盟原本希望G20峰會能把歐元區從債務危機中解救出來,然而卻幾乎空手離開。這些國家決定,只繼續討論通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提供額外的支援。

希臘「公投」風波

就在G20峰會前夕,曾經令各方皆大歡喜、與歐盟達成救援共識的希臘,總理帕潘德裡歐突然提出公投議題:「讓人民來選擇」,全歐洲傻眼,法國和德國主導的救助希臘方案面臨泡湯,希臘也面臨國家破產,可能就此被踢出歐盟,並導致骨牌效應,撼動歐元區。

帕潘德裡歐此舉遭到各方指責,全球股市和歐元應聲暴跌。或許帕潘德裡歐的初衷外界很難窺測,雖然辭職,但他爭取到反對黨支持歐盟紓困案,通過了不信任投票,推遲大選,使希臘有望接受歐盟援助,通過緊縮政策免於破產。


前歐洲中央銀行副行長盧卡斯‧帕帕季莫斯確認將出任希臘新一屆臨時政府總理(AFP╱Getty Images)


11月10日,前歐洲中央銀行副行長、早年畢業於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經濟學家盧卡斯‧帕帕季莫斯出任希臘新一屆臨時政府總理,將率領聯合政府負責落實與歐盟達成的1300億歐元救助計劃,拯救國家。希臘股市隨即上漲,希臘銀行股一度上漲10.2個百分點。歐洲主要金融市場反彈。

這一戲劇性轉變揭示希臘長期存在的政客交易、經濟管理不善等問題。今年7月希臘失業率達到16.5%。債務危機以來,希臘連續爆發大罷工,10月中旬最大規模的全國罷工,數百萬人抗議政府為換取援助而準備實施新一輪緊縮政策。

可是,希臘很窮嗎?據希臘政府2006年統計,40%納稅人都有逃稅情形。帕潘德裡歐的前經濟顧問波雷馬查基斯透露,希臘註冊的保時捷Cayenne跑車,數量比申報年收入5萬歐元(6.86萬美元)的納稅人還要多。只有25萬人口的希臘農業城市拉立沙(Larisa),是全世界保時捷名車密度最高的地方,紐約或倫敦都自嘆不如。債臺高築仍耽溺於過度消費,希臘人被稱為「享受高福利的歐洲懶漢」。

意大利政局動盪

希臘剛剛讓市場鬆口氣,那邊意大利又曝出10年期國債收益率達到創歐元區記錄的7.25%、國債總額接近2萬億歐元,超過此前陷入危機的希臘、西班牙、葡萄牙和愛爾蘭的總和,致使意大利成為另一個威脅歐盟經濟穩定和歐元區前景的超級炸藥桶。

11月11日,意大利參議院以156對2的票數壓倒性通過598億歐元的緊縮方案,法案接下來將在眾議院進行表決。意大利藉此釋出強烈訊息:他們有能力讓國家的財務重新步上軌道。

作為歐元區第三大經濟體和世界第八大經濟體,意大利龐大的國債令其他歐洲國家無法救助,EFSF有4400億歐元的可用貸款,預計其中的一半左右將被對愛爾蘭、葡萄牙和希臘的緊急救助所消耗。剩下太少的資金來應對意大利的麻煩。

希臘可以退出歐元區至多是歐元受到質疑,而意大利不存在退不退出的問題,可直接宣告歐元作為統一貨幣的終結,導致17個國家組成的歐元區瓦解或經濟大衰退。

意大利總理貝盧斯科尼11月8日晚曾宣佈,一旦議會通過經濟改革和穩定國內財政的法案,他將辭職。而受到廣泛尊崇的經濟學家、前歐盟執行委員蒙蒂(Mario Monti)是各方看好的總理繼任人選。

路透社評論說,要把意大利解救出來,需要歐洲央行、IMF和歐元區援助基金攜手努力,但是,目前還遠不清楚歐洲領導人是否準備好打響這場援救戰。貝盧斯科尼即便離開只是意大利換個總理,要解決根本問題,還有賴於多方攜手和整個歐洲經濟的好轉。

歐債危機下一站是誰?

歐元區問題一個接一個,當意大利債券市場11日10日幾近崩盤時,投資者疑惑:法國會是下一個捲入歐元區蔓延漩渦的國家嗎?僅僅幾個月前,這個問題還不可想像,可現在投資者發愁:要不要在拋售意大利和西班牙債券之後,也拋售法國債券呢?

《金融時報》報導,目前法國距離危險區還相當遠。但其國債收益率達到7%,與德國國債的收益率之差達到500個基點,使投資者開始質疑該國有否償債能力。還有一些嚴重問題可能削弱市場信心。主權信用評級遭下調仍是一種切實的危險:上月穆迪(Moody’s)信評宣佈,有可能將法國評級前景從「穩定」下調至「負面」,理由包括歐元區危機及其對法國各銀行的潛在影響。法國銀行對希臘的貸款大部分已一筆勾銷,但如果借給意大利的貸款也落到類似下場,法國銀行還會得到納稅人的大力紓困嗎?

歐元區前景如何?

11月10日,位於布魯塞爾的歐盟委員會將歐元區2012年的經濟增長預測從1.8%大幅調降至0.5%。並警告多個國家將在未來數月陷入衰退。德國從 1.9%下調至0.8%;法國從2%下調至0.6%;荷蘭從1.7%下調至0.5%。意大利的增長預期則從1.3%下調至0.1%。英國的增長率也從 2.1%調低至0.6%。

對於歐盟為救歐元區的一系列紓困方案,前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預言,歐元區注定會失敗,因為北部與南部國家差距實在太大。他說,歐元區文化差異的效應,遭到嚴重低估。「不同國家的貨幣要統一,唯一的方法是他們的文化必須接近,像德國、荷蘭及奧地利。如果文化不同,這樣的計畫根本不能夠繼續下去。」

歐盟貨幣專員雷恩也直言不諱地提到歐洲可能出現經濟衰退的危險,幾乎同時,歐委會主席巴羅佐在全力阻止歐盟產生分裂。他警告,萬一歐元區和歐盟分裂,整體都會受損,有關各方當前急務是必須加強合作,應變債務危機。

胡錦濤G20上說了甚麼?

此次G20會議,中共主席胡錦濤說了什麼?《華爾街日報》11月8日報導,中國代表團發放了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講話稿的兩個版本:一個是英文的,一個是中文的。

英文版的講話稿在上週四晚間發放,包括以下段落:一再要求新興市場升值貨幣、減少出口,這不會帶來平衡的增長;相反,只會令全球經濟陷入「平衡的衰退」,使可持續增長成為不可能。報導說,這是迄今為止中方在拒絕人民幣升值上措辭最強硬的表態。

但在中文版的講話稿中,這段話被全部刪除。結果造成外國媒體報導的是胡錦濤在人民幣問題上的強硬立場,而中國官方媒體報導的則是措辭更加溫和的講話。

報導認為,此差異凸顯出北京發現自己所處的敏感處境。簡而言之,就算沒有講話稿翻譯上令人不解的混亂,美國和中國在匯率問題上可能仍存在雞同鴨講的問題。G20呼籲實施靈活匯率制度的內容有可能在翻譯的過程中不見了。

此外,早在G20會議前,歐美政界一些領導人認為,中國或許可以為歐債危機解困。但路透社11月11日報導,根據兩個獨立消息來源,中共提出三個要求:歐盟支持其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有更大影響;在世貿組織中獲市場經濟地位;歐盟解除對北京當局的武器禁運。

然而,歐元區主席容克10月31日公開表示,不會因為接受北京援助而做出政治讓步,歐盟有能力自主解決債務危機。法國總統薩科齊的一名顧問也表示,歐洲不會對北京做出任何政治上的讓步,以作為其幫助歐元區走出危機的對應條件。◇

本文轉自250期【新紀元週刊】「焦點新聞」欄目
http://mag.epochtimes.com/b5/252/10100.htm

新紀元雜誌PDF版訂閱(52期10美元)

相關新聞
G20聚焦債務危機  希臘突然放棄公投
法倡金融交易稅 G20無共識
G20峰會遭抗議   富人免稅政策挨批
白宮:美國在G20影響力未減少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