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盟商討制裁敘利亞 敘自由軍壯大

【大紀元2011年11月27日訊】(大紀元記者萬平綜合報導)阿拉伯聯盟(Arab League)向敘利亞發出准許觀察員進入的最後通牒期限已過,但大馬士革當局仍未做出反應。阿盟26日在埃及開羅開會商討制裁措施,包括中止與敘利亞的航班、停止與敘利亞央行往來、凍結政府帳戶並停止金融交易,但黎巴嫩和伊拉克的經濟對敘利亞依賴較大,對此持保留意見。而敘利亞自由軍力量也日益壯大。

敘利亞經濟部長阿薩爾(Mohammed Nidal al-Shaar)談到制裁的威脅時說,若制裁通過,這將是非常不幸的,所有各方均將因此受害。他還肯定地說,一些阿拉伯國家將不會參與。

經濟制裁或分歧

雖然敘利亞誓言從都市撤軍,但暴力鎮壓仍然持續上演,促使阿盟開會商討報復行動,土外長達烏特奧盧(Ahmet Davutoglu)表示,土耳其已無法再容忍敘利亞的流血衝突。

黎巴嫩已經明確表示,它不會執行任何對其鄰國的經濟制裁;伊拉克外長澤巴瑞(Hoshyar Zebari)在星期六說,對敘利亞實施經濟制裁這是「不可能」的,由於敘國與伊拉克的商業活動頻繁,而且敘利亞還有大量伊拉克難民。

伊拉克宣布在經濟制裁議題上,持保留意見,此議題將在週六外長會議和週日的財長會議上討論。

西方觀察家表示,阿盟此舉主要目的是試圖說服至今仍支持阿薩德的商人和中產階級群眾轉換立場。

已在美國和歐盟的制裁壓力下艱難度日兩個多月的敘利亞,對其經濟影響最大的是歐盟委員會今年9月陸續實施的針對敘利亞石油禁運的制裁協議。歐盟的這項制裁協議包括禁止進口敘利亞原油及石油產品,以及對敘利亞石油出口相關融資和保險進行制裁。敘利亞原本石油出口的95%一直都是輸往法國、意大利、荷蘭、奧地利等歐洲國家;加上油輪找不到承保公司,敘利亞實際上已經停止了出口原油,占敘政府收入1/3以上的石油和旅遊業已完全陷入停頓。

歐盟對敘利亞制裁總人數增至74人,另有19間企業納入制裁之列,這些制裁名單在歐盟成員國的資產將被凍結。

血腥事件仍在各地上演

敘利亞各地人民不顧政府的血腥鎮壓,持續上街抗議獨裁政府。境內維權聯盟組織表示,週六有3人被殺,一個在伊德利卜(Idlib),一位在大馬士革郊區,還有一名在霍姆斯的10歲男孩。

境內維權聯盟指出,週五各地爆發的抗議活動,有26人被殺,其中大部份發生在中部霍姆斯省(Homs)。維權人士表示,至少有4名要求外國介入停止鎮壓的示威人士25日遭政府軍射殺,還有2名平民在住家遭突襲時喪命。

敘國營電視臺25日報導,在中部的霍姆斯省拉斯坦(Rastan)市破獲了一個「恐怖組織」,打死16名「恐怖分子」,逮捕數十人,並繳獲大量武器。自從敘利亞安全部隊開始鎮壓示威活動以來,當局就一直宣稱「武裝恐怖組織」製造了暴力事件,並指責抗暴示威是外國的陰謀。

國營SANA通訊社報導,10名軍人24日在敘國內暴力衝突最嚴重的霍姆斯省的一個空軍基地附近遇襲身亡,其中包括6名飛行員、1名軍官和3名技術軍人。軍方指責此為「恐怖襲擊」,並揚言要為「國家安全」切斷一切邪惡聯繫,軍隊將繼續其使命,對抗削減敘利亞的黑手。

在敘境東部政府軍用機槍和重武器重挫起義軍,基地設在英國的敘利亞人權觀察組織說,在戴爾阿扎爾(Deir al-ZOR)使用機槍和重武器的軍隊週六倒戈,軍隊內部發生衝突,10名軍人衝突中被殺。

半島電視臺獲得一卷霍姆斯倒戈軍人錄影帶,影片中敘利亞自由軍敘述為何反抗政府軍,他們表示,軍隊應該是保護人民的,他們首要任務是保護人民,並儘可能讓革命在平和中進行。

敘自由軍反對外國直接介入

敘反對派「敘利亞自由軍」司令瑞亞德‧阿薩德(Riyadh al-Asaad)24日在土耳其境內呼籲國際社會應在敘利亞建立緩沖區和禁飛區,並攻擊敘利亞的導彈基地,以加速阿薩德政權垮臺。但他同時表示,不希望外部勢力像伊拉克戰爭那樣直接介入,敘利亞自由軍已有2萬兵力,人員還在不斷增加中。

伊拉克總統塔拉巴尼(Jalal Talabani)表示,擔憂敘利亞政權被極端勢力掌控,極端主義者將敵視民主,敵視伊拉克。他說,伊拉克支持敘利亞人民對民主改革的希望,但反對外部干預敘利亞。伊拉克是12日終止敘利亞阿盟會員資格投票中,唯一投棄權票的國家。

法國24日提出的在敘利亞設立「人道主義走廊」,以保護平民和便於運送救援物資,未獲歐盟同意。

美國駐敘利亞大使館23日敦促在敘利亞的美國公民「立即」撤離該國。 美國24日證實,在中東進行5個月的戰鬥任務後,「布什」號航母(CVN-77)20日已經進入地中海。

據聯合國統計,自今年3月中旬,敘利亞暴發抗議潮以來,當局暴力鎮壓示威活動,已經造成致少3,500餘人死亡,大多數為平民。

相關新聞
鎮壓持續 敘利亞總統稱「決不下臺」
英國外交大臣與敘利亞反對派領袖會面
伸出援手 法盼在敘設人道走廊
聯合國通過譴責敘人權 俄航母前往保盟邦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