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中國?華日:GDP數據需謹慎對待

標籤:

【大紀元2011年11月09日訊】企業界正躍躍欲試準備利用中國二三線城市的消費增長的機會賺錢。官方數據顯示,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漲勢誘人,家庭財富也因此增加,而家庭財富正是推動消費品需求增長的關鍵力量。

《華爾街日報》8日報導,但是,不管是沃爾瑪(Wal-Mart)也好,美泰公司(Mattel)也罷,企業界發現中國城裡人的錢比想像的更難掙。一個可能的解釋是:各地數據混淆不清,不同城市的財富水平、甚至是同一個城市在不同時期的財富水平,都很難進行有意義的比較。

地方GDP數據存在問題是盡人皆知的事。地方領導人誇大數據,而跨省開展業務的公司的產值往往又會被重複計算,這意味著地方GDP數據比實際情形偏高。

市級人均GDP數據可能就更不可靠了。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中國城市化問題專家陳金永(Kam Wing Chan)教授說,由於城市邊界和城市人口界定方式不一致,市級人均GDP的計算結果需要特別謹慎地對待。

深入探究區級數據可以獲得一些驚人的發現。按市級人均GDP數據計算,深圳、廣州和上海屬於中國最富裕城市之列。但《經濟學人》信息部(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數據顯示,按真正的城區計算,這三個城市甚至都進不了前十名。

但是,即使是經過完善的數據,也要謹慎對待。研究公司龍洲經訊(GaveKal Dragonomics)中國城市化問題專家唐米樂(Tom Miller)指出,如果一個城市自然資源比較豐富,或是某一國有企業坐落在該城市,那麼這個城市的人均GDP就會被推高,但該市的居民卻不一定變富。中國最富裕城市、重要產油中心新疆克拉瑪依的情形就是如此。

在企業界持續向中國二三線城市進軍並試圖從那裏的消費者身上賺錢之際,準確理解地方數據變得越發重要。

(責任編輯:孫芸)

相關新聞
異化「辛亥精神」 北京與台灣「背道而馳」
洪聖斐:一個菲律賓 兩個世界
林子旭:「大國崛起」與滿意度「倒數第一」
利比亞變天 中國出路何在?(3)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