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日韓「捕魚戰」中國漁民近海無魚可捕

人氣 30
標籤:

【大紀元2011年12月22日訊】近日,日本、南韓政府合作因應大陸漁船在日韓近海非法作業的協商已進入最後階段,雙方除共同要求中方防止類似事件再發生外,還考慮密集互換相關資訊 。在中國漁民和韓國、日本、台灣海警間的不斷發生的「捕魚戰爭」,將中國近海無魚可捕的困境持續投放到公眾視線中。

12月12日一名韓國海洋警察在黃海扣押中國漁船時被中國船員刺死。最近5年在抓扣非法捕撈的中國漁船過程中共有2名韓國海警死亡,28人受傷。

中國人均漁業資源不到世界水平的30%

據網易新聞報導,中國人均海洋國土面積排在世界海洋國家中列第122位,人均海洋漁業資源量不到全球水平的30%,所以,中 國的海洋資源並不能稱作豐富。而且,看似廣闊的大海中,其實擁有魚可捕的地區並不多:因為深海養料較少,陽光難以穿透,所以多數魚群都聚集在大陸架附近, 目前全球漁獲量的80%以上都來自水深不到180米的大陸架海區。

在《聯合國海洋法公約》通過後,各沿海國相繼將本國領海寬度基線向外延伸200海里作為自己的專屬經濟區後,占世界海洋捕魚量的94%的產漁區都被劃到了各國的專屬經濟區內,所以公海並沒有多少魚可捕。

洋流水障又將價值更高的魚自然隔離在日韓域內

日韓環繞日本海,那裏洋流彙集養料豐富,並坐擁世界第一大漁場北海道漁場。北海道漁場位於千島寒流與日本暖流的交匯處,在該海域內:由於海水密度的差異,密度大的冷水下沉,密度小的暖水上升,使海水發生垂直攪動,把海底沉積的有機質帶到海面,為魚類提供在豐富的 餌料,從而使這片海區成為世界著名的漁場。另外,此處的寒暖流交匯還產生了天然「水障」,阻止魚群游出,使得魚群能夠匯聚在北海道附近的海域。

日本和韓國的漁場主要產魚類型有:鮭魚、狹鱈、太平洋鯡魚、遠東擬沙丁魚、秋刀魚,這些都是經濟價值很高的魚種。

與之形成巨大發差的是,根據《中國海洋資源質量報告》,早在上世紀70年代末,中國近海漁場的底層和近底層傳統經濟魚類已經嚴重衰退和枯竭。目前處於嚴重衰退狀態的魚類就包括:大黃魚、小黃魚、帶魚、紅娘魚、黃姑魚、鱈魚、鰩類等,只有經濟價值很低的中小型的中上層魚類和頭足類尚可捕撈。

近50萬艘漁船 早超漁業資源承受度

中國是世界上漁船數量最多的國家,根據農業部的數據,2009年納入全國海洋漁船數據庫的海 洋捕撈機動漁船18.1萬艘,而沒有納入數據庫的漁船更多,據估計中國機動漁船保有量不少於30萬艘,而日本更是推測中國漁船數量很有可能超過45萬艘, 按此增長情況推算至今差不多已接近50萬艘漁船。僅在青島市,2009年近海作業的漁船就有5300餘艘,而整個山東省漁船高達2.1萬艘,巨大的漁船保有量早已超過了漁業資源的可承受程度。

這些持續增加的漁船,完全抵消掉休漁期和人工放魚苗的保護措施。中國部份漁場會出現在3個月的休漁期過後,往往幾天,甚至一天就會把魚撈絕撈淨的現象。中國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曾在廣東做過調研:全國著名的廣東漁場在實施了三個月的休漁期後,雖然漁場內已經可以 看到魚群數量得到一定恢復,但休漁期一過,三天之後魚群就被捕撈一空,三個月的休漁效果全部付之東流。

中國漁民用「絕戶網」:2-3厘米小魚一網打盡

雖然漁業部門規定,漁民出海捕魚應用直徑超過39毫米的漁網,但中國漁民捕魚時普遍使用的都是直徑不足1厘米的漁網,這種漁網被稱為「掃地窮」、「絕戶網」,它不僅網孔極小,入水後還會越沉越深,形成一條直線,像掃帚一般隨著漁船的移動而「掃蕩」所經過的海域,可將2-3厘米長的小魚也全都撈上來。

中國捕撈量每年增長:導致食物鏈的徹底破壞和瓦解

聯合國糧農組織的報告稱,從20世紀70年代末到90年代末的20年時間裏,中國海洋捕撈量一直持續增長。從 1997年開始,海洋捕撈量一直保持在1400萬噸以上,到2006年更是超過了1700萬噸。而據專家估算中國近海漁場漁業資源每年可捕撈量大約僅為 800萬噸。

長期巨大的捕撈量是通過捕撈幼魚資源和營養層級低的劣質魚種實現的,這種捕撈已導致漁業生態系統難以逆轉的嚴重退化。即不但將具有較大經濟價值的魚種捕撈一空,甚至將經濟價值不高的魚種也過量捕撈。而這些經濟價值較低的魚種只能作為飼料使用,但獲得這些廉價飼料的代價卻是整個近海海洋食物鏈的徹底破壞和瓦解。

近海污染重 少數海域甚至成「死海」

漁業資源主要集中在近海水深在180米以內的海域,但在中國,這塊海域也是污染最嚴重的海域。在近10年來, 中國沿海的水質一直處在較差水平,海水環境不適合魚類生存的海域面積逐年擴大,多種污染物水平嚴重超標。而這些都嚴重破壞沿海地區的生態系統,威脅到了魚類的生存。

其中,從2006年至2010年,渤海海水污染面積從1.189萬平方公里(約占15%),上漲到 1.699萬平方公里(約占22%)。《2010全國環境公報》還提到:「2010年渤海近岸海域水質差,為中度污染。」同年,在錦州灣甚至還曾出現 過海底泥中重金屬鋅超標2000多倍、鉛超標300多倍,排污口附近7平方公里海灘無任何生物的「死灘」。

近海漁業資源豐富區 也是工業污染最嚴重的地區

中國近海傳統上漁業資源最豐富的地區就是東北部海域和浙江福建廣州海域,但現在這些地區都是中國經濟發展最發達的地區,同樣也是污染最嚴重的地區。穿行於這些經濟區的河流的嚴重污染,最終匯入海樣,將有害物質帶到了近海各地。

《2009年中國海洋環境質量公報》顯示,2009年我國全海域未達到清潔海域水質面積約14.7萬平方公里,比上年增加7.3%。嚴重污染海域主要分佈在遼東灣、渤海灣、萊州灣、長江口、杭州灣、珠江口和部份大中城市近岸局部水域。

海水中的主要污染物是無機氮、活性磷酸鹽和石油類。而且河流攜帶入海的污染物總量較上年有很大增長。實施監測的457個入海排污口中,73.7%的入海排污口超標排放污染物,部份 排污口鄰近海域環境污染呈加重趨勢,銅等重金屬在長江口、珠江口海域的輸入通量也都在不斷上升。

日韓法律嚴格保漁,也刺激中國漁民偷漁

而日韓都有嚴格的水產資源管理法:日本早在1901年就制定了《漁業法》,之後還分別制定了《水產資源保護 法》、《資源管理法》,引入了捕撈可能量和捕撈努力可能量兩個概念,將捕撈量控制在魚類資源可再生的範圍內。這些法律法規在設定漁獲努力量的魚類種類和作 業海域,對漁船作業天數、生產量等方面都作了具體規定。農業部門,還會至少每年進行一回審議資源管理基本規劃,確保漁業資源得到保護,連每年生產漁船的數量都是要經有效評估的後才能通過批准。

根據日本農林水產省的數據,近年來日本漁業捕撈量一直維持在600萬噸左右,只有其最高產量年份的 45.8%,捕撈量比最高年份下降了超過500萬噸。節省下的捕魚量成為了魚類種群自我修復,能夠長期持續的穩定在可觀數量的基礎,但這些”資源”卻都成 了中國漁民眼中的寶藏。

責任編輯;洪微

相關新聞
烏魚未成熟 中國漁民搶先捕
東引海域一中國漁民腦出血   台灣人道救援
中國漁民抗議澎湖海巡隊處理越境捕漁欠妥
中國漁民抗議 澎湖海巡隊說沒有不當值勤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