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中國經濟的重要性有多大?

葉淑貞編譯

人氣 5

【大紀元2011年02月04日訊】自從金融危機以來,崛起中的中國經濟,讓人益發難以忽視。許多數據也顯示其對整體世界經濟的影響力。然而,在詳細的檢視之下,不難發現存在著不少誇大的迷思。

《經濟學人》(Economist)雜誌10月28日以對中國經濟的依賴為題,討論中國在世界經濟扮演的角色,可能不像世人想的那麼重要。儘管中國對於像煤礦、粗鋼、汽車這些商品的購買量相當大,中國也是一些國家的最重要出口市場,但是,出口只佔這類國家GDP的一小部分而已,對其整體經濟的貢獻並不大。因此,我們難以誇大中國經濟對世界的影響。

表相數據顯示中國經濟力

澳大利亞昆士蘭的亞發(Alpha)城鎮只有400個居民,但因沃勒塔煤礦勘探公司(Waratah Coal)及中共國營的中國冶金科工集團公司(Metallurgical Corporation)投資75億澳元(約73億美元),預計在未來的幾年之內,將是澳洲最大的煤礦。該城鎮也將建造長達490公里(300英哩)的鐵路以輸運煤礦,其人口數將會是目前的五倍。

根據世界煤礦研究所(World Coal Institute)的估計,在2009年,中國煤礦消費量佔了世界總消費量的46%。中國在該年消耗的粗鋼是歐盟、美國及日本聯合總量的兩倍。根據「中國第一資本」(China First Capital)投資銀行的說法, 中國去年購買的汽車超過美國,而且看起來今年會購買的行動電話數量將超過其他世界上所有國家購買數量的總和。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MF)的計算,今年中國經濟的成長率將是9.6%,占世界成長的將近1/5,如果以購買力平減計算的話,剛好超過世界成長的1/4。

《經濟學人》建構出「中國依賴指數」(Sinodependency index),這個指數是根據美國股市標準普爾 500指數中的22家公司的數字做成,這些公司的收入有相當高的比例來自在中國中的營收。由這些公司的市場資本額和他們從中國獲得之收入的份額加權平均而得到這個指數。它包括了晶片製造商英特爾(Intel)和高通(Qualcomm), 擁有肯德基及其他連鎖餐廳的百勝餐飲集團 (Yum Brands),製造飛機的波音公司(Boeing)及玻璃製造商康寧(Corning)等等。

在2009年,當中國經濟成長超越美國11個百分點時,「中國依賴指數」超過標準普爾500達10個百分點。但在四月,中共政府與新興的房地產泡沫搏鬥之際,這個指數又再度收縮了。從這個關係可以看到,中國經濟狀況與世界其他經濟之間的關係相當密切。

中國對其他經濟體的貢獻有限

無庸置疑,中國本身是整體動態世界經濟的一部分,今年它的成長占世界成長相當大的比例。但是較難回答的問題是:中國是否對世界其他地區的經濟成長作出大的貢獻。

中國現在是巴西、南非、日本及澳大利亞最大的出口市場,但從數字上來看,在2009年,巴西出口中國佔其總出口的12.5%;南非是10.3%;日本是 18.9%;而澳大利亞則是21.8%。不過,出口只是GDP組成中的一部分而已。在多數不同大小的經濟體系中,國內消費更重要。因此,澳大利亞出口中國市場額度只佔了澳大利亞GDP的3.4%、日本為2.2%、南非為2%,而巴西只有1.2%。因此,中國從這些國家購買來的進口,對這些國家經濟成長的貢獻不大。

出口所賺的錢當然可以對全體經濟帶來漣漪效果。例如,亞發出售給中國的煤礦正在刺激礦業、鐵路的投資。但是,這些乘數效果都很少超過1.5或是2倍,也就是說,他們對於GDP貢獻很少超過兩倍。而且,就如同擴張出口能增加成長一樣,增加進口也會抵銷出口的成長效應。從2001年到2008年之間,亞洲以外的大多數國家,都承受了與中國之間貿易收支的惡化。以簡單成長的算術來算,與中國之間的貿易對這些國家的經濟成長來說,貢獻是負的,而不是正的。

中國在鄰近國家的經濟中扮演較重要的角色。中國的出口,佔了台灣去年GDP的14%,佔了南韓10%以上。但是,根據幾個研究顯示,東亞出口到中國超過一半以上是半導體及硬盤驅動器,這些物品最終都再出口到其他地區。在這些產業當中,中國與其說是需求的發動機,不如說是源自於其他地區之需求的傳送帶。

中國經濟難取代美國

然而,中國進口的零組件在總進口比例卻是下滑的。根據首爾國立大學(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金教授(Soyoung Kim),以及亞洲開發銀行(Asian Development Bank)的Jong-Wha Lee 和 Cyn-Young Park的計算,中國進口的零組件在總進口比例,從十年前的大約是40%,下跌到2008年的27%。他們表示,這個反應了中國逐漸從世界的工廠,轉變為世界的消費者。根據歐洲中央銀行的Gabor Pula 和 Tuomas Peltonen的計算,顯示菲律賓、南韓及台灣的經濟,目前對中國的依賴超過美國。

貿易不是中國經濟波動影響世界其他地區的唯一途徑。中共購買外國資產,使得資本成本維持低廉的水準,且中國對原料的需求使得原料價格能持續上揚。IMF的Vivek Arora 和 Athanasios Vamvakidis所寫的一篇文章中,嘗試去衡量這些舉動的廣泛影響。根據他們的估計,如果中國一年的成長速度增加1個百分點,那麼五年之後,它將使世界其他地區的GDP提升0.4%,大約是2,900億美元。

自從金融危機以來,當美國的經濟萎縮了,中國卻顯示其經濟仍然可以繼續成長。中國並不那麼依靠美國這個世界最大的經濟體。但是,這並不表示它能夠取代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經濟體。在4月,一個銀行信用分析家(Bank Credit Analyst)訪問廠商,如果中國經濟垮臺 ,將會發生甚麼。對於這個好像是「世界末日」的問題,它的答案是:不會有太大的影響。日本在1990年代初期,占世界GDP的份額比中國今天還要大,它的成長率從1990年代上半段的5%下滑為如今的1% ,但是對全球的趨勢卻沒有任何顯著的效果。因此,我們不宜誇大中國在世界經濟所佔的份量。◇

本文轉載自《新紀元週刊》第199期【西方看中國】欄目(2010/11/25刊)

本文連結: http://www.epochweek.com/b5/201/8732.htm

新紀元PDF版訂閱(US$10一年52期)

相關新聞
【新紀元】財務造假 中國借殼公司死穴
【新紀元】新「舶來品」台灣文創攻佔大陸市場
【新紀元】錢雲會事件真相
【新紀元】黑非洲的紅幻影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