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典故

成語典故:微乎其微

《爾雅》是中國古代最早用來解釋詞義的專書,是由漢初學者連綴編輯周、漢時舊文,並遞相增益而成,是考證詞義、古代名物的重要資料。

在《爾雅.釋訓》篇中載有「式微式微者,微乎微者也」,是解釋《詩經.邶風.式微》∶「式微式微,胡不歸?微君之故,胡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歸?微君之躬,胡為乎泥中?」一文。

大意是說,您被驅逐而寄居於衛國,已經是極為衰微了,為甚麼您不回國呢?若不是為了您,做為臣子的我們何必餐風宿露,陷身於污泥,這麼辛苦卻得不到救護呢?

根據詩序∶「式微,黎侯寓於衛,其臣勸以歸也。」由此可知,《詩經.邶風.式微》這篇是指黎侯被狄人驅逐寄居於衛國,因衛國厚待他,使他不想回國,隨行的臣子勸諫他歸國,後作賦《式微》來表示思歸之意。

--摘編自正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