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比亞內戰陸資重傷 美艦準備人道援助

人氣 4

【大紀元2011年03月03日訊】(大紀元記者萬平編譯)利比亞陷入內戰的情況越來越明顯,利比亞領袖卡扎菲(Muammar Gaddafi)週三(2日)凌晨,對佔據東部地區的反對勢力發動地空攻擊,反對人士一方面積極反攻,一方面向國際社會求援,盼協助轟炸利比亞境內支持卡扎菲的非洲雇兵。

由於卡扎菲的血腥鎮壓和死不認錯的行為,利比亞各地的部落首領、官員、軍官及部隊已紛紛倒戈支持起義者,並稱起義隊伍越來越有組織性。

加拿大總理哈珀週三宣告,提供500萬加元(514萬美元)的立即人道援助,包括醫藥,食物和帳篷;他同時呼籲當局停止暴力鎮壓,也敦促卡扎菲下台。

聯合國週二估計自利比亞人民抗暴以來,已經死亡逾千人。

反抗軍軍官與其他目擊者通報,利比亞空軍戰機1日轟炸阿傑達比亞(Ajdabiya)附近的彈藥庫,但沒有命中;他們回過再度度攻擊哈尼雅(Haniyeh)的軍事基地時,擊中靠近彈藥庫的碉堡,但沒有造成破壞。

卡扎菲頑抗到底

卡扎菲週三現身電視現場轉播,對首都的黎波里(Tripoli)的支持者發表演說警告,若美國或北約 (NATO)等外國勢力進入利比亞國土、介入目前危機,將引爆一場「血戰」,導致成千上萬的利比亞人死亡。的黎波里是卡扎菲在利比亞的主要據點。

卡扎菲說,利比亞的權力仍在人民手中,任何重大決定都必須經人民代表委員會批准。他指,是恐怖主義分子在利比亞製造混亂,姦淫婦女;還表示,要聯合國派遣調查小組,到利比亞調查發生的一切;並稱死亡的都是保安人員,否認示威者遭槍擊。

卡扎菲還稱,政府已準備發放武器給100、200甚至300萬人,「另一場越戰將開打」;而他們已經無所顧忌。

同一時間,卡扎菲對境內反對勢力,發動據悉是上個月中抗爭行動爆發以來最大規模軍事反擊,企圖奪回對利比亞東部的控制,事件中有14人死亡。目擊者表示,卡扎菲出動重裝武器,並進行空襲轟炸。不過,政府軍雖然短暫奪回石油出口港卜雷加市(Marsa El Brega),但稍晚又被反對勢力逐出(距的黎波里東邊800公里)。

在的黎波里南方的阿傑達比亞地區(Ajdabiya)發生激烈戰鬥,卡扎菲親信也曾試圖搶回去。

聯合國人員表示,過去二週曾有18萬難民,逃離利比亞。

上週以來卡扎菲曾三次下令空襲反抗軍據點,但被出任務的空軍人員拒絕,不是叛逃到馬耳他,就是讓飛機失事,跳傘逃生。利比亞反對勢力已在班加西組織「利比亞國家委員會」。其發言人 恭加(Hafiz Ghoga)呼籲聯合國領導的國際勢力,對利比亞的非洲傭兵進行空襲轟炸,因為卡扎菲利用這些傭兵來攻擊利比亞人民。

卜雷加距利比亞最大原油儲存和輸出港僅有2公里,受此影響,油價再次大漲並觸及兩年半高點。

美艦抵達 卡扎菲恐嚇血洗

在西方國家試圖通過外交及軍事手段向卡扎菲施壓之際,美國兩艘軍艦週三穿過蘇伊士運河,駛向利比亞地中海沿岸,以免衝突情勢升高或爆發人道危機。

美國表示,除非卡扎菲結束長達40多年的執政,否則利比亞可能會陷入內戰。外界擔憂,卡扎菲的血腥鎮壓將導致人道危機。

阿拉伯聯盟外長再在埃及開羅開會,商討利比亞動盪局勢,呼籲利比亞領導層停止武力鎮壓示威者,並尊重人民的合法權利。阿盟22個成員國考慮在非洲實施禁飛區,但排除任何外力干預利比亞內戰。

卡扎菲仍在頑抗,其子賽義夫警告西方國家不要動武。他稱卡扎菲不會下台,也不會流亡。

利比亞內戰 陸企重傷

利比亞動亂持續延燒,中共在當地投資的企業,包括股票上市公司在的中國鐵建、中國建築、中國葛洲壩等10多家公司損失不輕。據指出,這些中國企業,多是因固定資產與工程墊付款的損失,目前尚無完整的統計數據。

據中共國資委透露,在利比亞的央企共有13家。中國鐵建公司2日宣佈,該公司在利比亞工程營地受到衝擊,公司暫停在利比亞的所有三個工程總承包項目利比亞沿海鐵路及延長線、南北鐵路,以及西線鐵路,總合同額為42.37億美元。

中國一冶(中國中冶)在利比亞共有2個工程承包項目,合計合同金額人民幣55.86億元(8.5億美元),未完成合同金額約為人民幣51.31億元(7.81億美元),佔公司2010年末未完成合同總額的2%左右。

中國建築公司發表聲明稱,中國建築在利比亞的在施工工程暫時中止,利比亞項目待施工合同價值約176億元人民幣(26.78億美元),項目工程已完成近半。

據悉,中企在利比亞擁有大量投資項目,但在此次動亂中,幾乎所有中資公司都遭到洗劫及被迫停工,損失難以估計。

而中共為了尋找能源,大量投資非洲國家,此次中東及北非局勢進一步蔓延,在當地擁有數百億美元海外業務的多家中國企業,可能被迫深陷當地政治風險,導致巨額虧損。 @

相關新聞
卡扎菲末日掙扎 英美法考慮軍事干預
卡扎菲搖搖欲墜 「獨裁俱樂部」成員救援
利比亞動亂 歐盟擬開高峰會
中共恐懼 騷擾16家外媒 美國警告:不能接受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