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電:俄羅斯怕中共而非日本

幾十年的千島群島爭端很可能成為俄羅斯與其宿敵——中國的問題焦點。

人氣 43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3月06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清怡編譯)近幾週來發生的一系列事件,似乎把俄羅斯再次帶回到亞太地區來。美國企業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日本研究主任邁克爾·奧斯林(Michael Auslin)在《華爾街日報》發表文章指出﹕第一件事是繼去年十一月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Dmitry Medvedev)登上了南千島群島的國後島,俄羅斯國防部長最近又對國後島進行「軍事視察」。第二件則是俄羅斯轉向關注太平洋海域,俄海軍將花費1.5億美元擬在未來十年內在這一海域增加幾十艘潛水艇和戰艦。第三件是俄羅斯將布置S-400地對空導彈和反艦巡航導彈以保衛千島群島。

這一系列舉動都與長達七十年之久的日本與俄羅斯的千島群島控制權爭端有關,從中似乎顯示出雙方關係的惡化。這是二十年來,莫斯科首次在北太平洋突顯自己的存在。

然而,這一切也可能是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及首相普金對付其真正的老對手中國所做的一系列鋪墊工作。因此,東京、莫斯科需要對雙方出現的新危機有所警惕,並可能考慮聯合起來共同面對來自中共的安全挑戰。

自19世紀中葉,俄羅斯和日本就在西伯利亞和千島群島領土問題上對峙。中俄間衝突則更為久遠,可追溯到17世紀晚期。在中俄數千英哩的國界線上,雙方最後一次發生衝突是在1969年。雖然日本在地區霸權的爭奪上並不是新角色了,但俄羅斯和中國一直自認為是歐亞大陸的真正霸主。

由此也引出了兩個問題。第一,上述這些動作是否表示莫斯科方面在亞太地區作出了明顯的戰略調整?第二,如果是這樣,梅德韋傑夫和普金目前以及最終的目標又是什麼?

第一個問題的答案也許可簡單的解釋為:因為莫斯科將把未來利益更多關注在亞太各國上,如同其它世界大國一樣。在東北亞地區,俄羅斯在世貿體系中的角色主要是生鐵和能源的供應者。

然而,俄羅斯在遠東地區勢力的擴張還有一個政治因素,部分原因是平衡與中國、日本以及其它國家在出口協定談判中的關系。莫斯科在對待與中國的關系上,不想如對待蒙古國一樣消極,也不想像對待澳州一樣孤立。另外,其極力鞏固軍事力量的行動都直接表明了這一點。

更為重要的是,梅德韋傑夫和普金似乎將在俄羅斯長期主政,他們的終極目標可能是限制中共在這一地區的勢力膨脹。中俄雙方都明白,俄羅斯人口稀少的西伯利亞地區生鐵和資源豐富,這對於軍事力量強大的中國日益具有吸引力。

從木材到原油和天然氣,甚至包括淡水資源,西伯利亞為中國提供了很多資源。這些資源不僅是經濟增長的保障,也是一個工業化國家的基本生活需求的保障。舉個例子,估計到2035年,中國的凈石油進口量將翻四倍多,達到每天1400萬桶。然而,位於中國北方的西伯利亞,蘊藏著俄羅斯65%的石油資源以及85%的天然氣資源。

然而,在從烏拉爾到勘察加半島的這片面積超過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全西伯利亞只有2500萬居住人口,再往東的遠東聯邦區只有700萬人口,相當於每平方公里只有一個人。而在邊境線另一邊的中國幾個省,卻居住著1億人口。

據官方稱,只有5萬中國人居住在俄羅斯遠東地區。但中國商人卻已經控制了那裏的大部分貿易。從地緣戰略角度看,可以肯定的是,中國在西伯利亞地區的影響力將隨著該地區俄羅斯人口的縮減而與日俱增。未來中國可能會在這一地區擁有業主權益。

日本絕無可能對俄羅斯構成威脅,它只是中俄之間明顯暗鬥的掩護。看到中共對西伯利亞地區興趣漸濃,莫斯科和東京方面是否有可能共商亞太地區的未來地理政治環境呢?

在石油和天然氣資源需求方面,日本也寄希望於俄羅斯。同時也看到中國逐漸顯露出對途徑日本海域的北極航線漸感興趣。在中國與歐洲貿易之間,一條北方航線可以避免在中國南海出現政治爭端。隨著中國北方海域的航運增多,無論是從俄羅斯還是未來歐洲方面看,日本都會對中共海軍有所擔心。在中共海軍軍力增長的情況下,日本的擔心與俄羅斯對其太平洋貿易航線的擔心不謀而合。

一些人,包括中國人本身,可能都會認為北京方面永遠不會做出任何類似向西伯利亞擴張的不安定舉動。就在俄羅斯這片廣袤而荒無人煙的土地下,埋藏著豐富的生鐵資源。然而,面對這個急需生鐵資源的正在發展的中國,俄羅斯已經有所行動。美國和日本對東北亞地區可能出現的破壞和不穩定局面會有相似的考慮,以免發生過去很多國家出現的狀況,出其不意被擊敗。

相關新聞
外電﹕俄羅斯挑釁 中共政權玩中亞牌
民調:中共與俄羅斯國際評價 趨於惡化  
北朝鮮發射火箭 聯合國受制中共俄羅斯
俄羅斯關注中共反導彈攔截試驗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