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災後民調 6成不滿政府表現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4月18日訊】(大紀元記者黃捷瑄綜合編譯)東日本大地震自3月11日發生已經歷5週,4月18日日本媒體公布的民調顯示,6成以上的日本人對政府處理地震及福島核電廠事故的作法感到不滿意。

《朝日新聞》18日公布的民調,肯定菅直人政府災害作法的有22%,否定的達60%。有關核電廠事件的處理方式,肯定的有16%,否定的為67%。有關政府提供核電廠事件的資訊問題,只有16%認為適切,表示反對意見的達73%。

英國廣播公司分析,訊息匱乏是當局得不到支持的主因,福島電廠外圍被迫撤離的災民究竟何去何從,政府仍未給出明確的答案。

89%的受訪者對福島的輻射外洩事件感到不安,對其他核電廠可能發生事故的疑慮也達88%。公布民調的還包括其他2家全國性報紙《每日新聞》及《日本經濟新聞》。

災難中也有官員表現出色,《日本經濟新聞》報導,內閣官房長官枝野幸男,由於每天召開記者會對國內外媒體說明災情及政府對策,坦誠且冷靜的態度受到肯定,支持度較2個月前增加9%,以13%躍居為最受期待的日本政治人物。首相菅直人以7%的支持率排名第5。

另外,三分之二受訪者同意加稅以支付龐大的重建經費。政府保守估計,重建至少需要3千億美元,為近代日本損失最重大的一次災害。

東京電力公司17日公布9個月內關閉受損反應爐的計畫,福島核電廠反應爐至今未得到控制,民眾對此普遍不具信心。日本政府發言人,枝野表示計畫可行,但頻繁的餘震及無法預期的突發事件都可能使計畫延後。

據17日深入1號及3號反應爐的機器人蒐集到的訊息顯示,反應爐內的環境相當惡劣,但不至於到人員無法工作的程度。核災發生以來,人員因安全考量並未踏入過反應爐內部。

9成5罹難者死於海嘯

共同社報導,日本的建築這次挺過了強烈地震,但人算不如天算,最大的殺手是地震引發的10多公尺海嘯。沿海災區的民眾9成以上死於海嘯,且5成5是60歲以上的老年人。與1995年阪神大地震,罹難者多死於房屋倒塌有顯著區別。

宮城縣警方17日公佈的數據顯示,該縣確認的8,015名(10日為止)地震遇難者中,有7,676人因海嘯而溺死,比例高達95.8%,同樣是重災區的岩手和福島2縣也有同樣傾向。

老石碑教誨救全村

共同社報導,岩手縣宮古市重茂地區的姊吉一帶曾分別在1896年明治時期、1933年昭和時期的地震中受到海嘯襲擊。

1933年海嘯後,倖存者在低於離村落約100公尺的主要道路旁豎起了一塊石碑。以「居住在高處能給子孫後代帶來幸福」為開頭,記錄了村落受到海嘯侵襲的情況,教子孫「不要在低於這裡的地方造房子」。

這次海嘯中,住在高處的11戶人家約30位居民因此逃過一劫。據東京海洋大學的實地調查結果顯示,姊吉一帶衝上陸地的海浪高度達38.9公尺,為有觀測紀錄以來的最高值。然而海浪衝到石碑前便停了下來,高於石碑的村落沒有遭到海嘯侵襲。

相關新聞
AAACC日本地震賑災晚會
玉置成實台北票房  將救援日本地震
日本地震台灣援助  野島剛感念
日本地震衝擊電器產業供應鏈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