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墓炒房大車拚 陸民嘆「死不起」

——大陸觀察之炒墓專題1

人氣 5
標籤:

【大紀元4月4日報導】「炒房、炒蒜、炒普洱茶,到炒墓」,天價墓地比陽宅貴,大陸民眾大嘆「死不起」。而清明節前,炒墓亂象成了熱門話題,學者建議頒發像限購令的打房措施。大陸媒體指出,炒墓地只是問題的冰山一角,不整頓整個殯葬業的腐敗,大陸民眾仍「死不起」。

據中央社報導,中國人有「入土為安」的觀念,即使火葬了,裝進骨灰罈,依舊要選個墓地,把骨灰罈埋進墓穴、立碑,日後供子孫追思。火葬前,幫遺體清洗化妝、穿壽衣、選個隆重棺材等相關儀式一樣也不能少。

然而中國炒作風氣漫延至墓地,大發死人財。繼「蒜你狠」、「黃小玉」(炒作黃豆、小麥、玉米等農產品)、「糖高宗」(炒作糖),「墓尼黑」也成為熱門名詞。

「教改後,上不起學;醫改後,看不起病;房改後,住不起房;那日子過得不好,我去死,總可以了吧!但改革之後,死也死不起了,那是不是死無葬身之地了?」大陸財經學者郎咸平曾在電視節目這麼直言。

大陸墓地有多貴?媒體報導,廣州花都、天河等墓園,一塊2平方公尺(約0.7坪)墓地人民幣2至6萬元;愈近市中心愈貴,天河區中華墓園價格普遍在6萬至13萬元間。

這只是買墓地的價格,還不包括「殯儀服務」。

從運送遺體到太平間到火化之間,由民政部門規定5項服務(約1千元)外,還會有遺體化妝費、花圈費、骨灰罈、壽衣費、喪禮費用等一系列衍生費用;2010年大陸電視台曾估算過,約需花8萬元。

大陸網友戲稱,改革開放30年,升值最快的是「住房、墓地、烏紗帽、月餅和二奶」,民眾對墓地飆漲早有感受,而炒墓地和貪腐更是關係菲淺。

事實上,中國殯葬產業自2003年入選十大暴利產業之列後,幾乎年年入榜。被網友戲稱是「腐敗重災區」。

郎咸平曾直言,中國殯儀產業有一條龍完整產業鏈,部分民營企業與地方政府共生,取得獨家經營權,並年年上繳大筆獲利給地方政府,增加稅收,成為所謂「殯葬業改制排頭兵」。

民營殯葬業寡佔、獲利豐,當然對企業及地方政府財政都是「雙贏」,不過,苦的可就是百姓了。

原廣州市花都區殯儀館原館長黃燕玲曾利用職務便利,在購進棺木、火化用品的過程中,以貨款的10%作為回扣,多次收受供貨商人民幣近百萬元的賄賂,黃燕玲被判有期徒刑10年。她直言,殯葬行業潛規則是每個工種都有紅包收,一天至少人民幣幾百元。她說「整個行業都這樣(收回扣)不能避免,我不相信其他人不這樣做。」

廣州民眾直呼「死不起」,因為除了紅包文化還有買不起墓地,導致一個墓地同時安放5、6個骨灰罈的怪現象。

大陸的墓地到底有多貴?哈爾濱墓地10年內漲10倍;「黑殯葬」靠著民眾「人死為大」、喪禮比排場的「鬥富」心理,「抽條(抽佣)」油水愈來愈多。有些房仲白天賣房,晚上盜賣墓地。

據一名墓地工作人員透露,不少商家利用供需吃緊炒墓地,「沒證明也可買,只要交夠錢,馬上可出具相關證明、合約書和發票等。」

陝西理工學院教授梁中效認為,政府應限制購買墓地者的身份,例如購買墓地的人應出示身份證和親屬死亡證明,防止囤積炒作。殯葬業界人士則建議,應比照控制房地產設「經濟適用房」的方式,建立「經濟適用墓」,解決天價墓地的問題。

不過,南方日報形容,殯葬業的亂象早已深入骨髓,不只是炒墓地的問題而已,要讓老百姓「死得起」,全體殯葬業的大整頓勢在必行。

相關新聞
海南出現「炒墓風」  誤信投資傾家蕩產
【翻牆必看】華為問界慘烈車禍 車門打不開?
中共以經貿為武器霸凌他國 美不會袖手旁觀
美印太司令:中共用「溫水煮青蛙」伎倆升溫局勢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