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超強風暴350人死 倖存者回憶生死瞬間

一家九口龍捲風襲擊中浴室裡緊緊相擁 5人喪生

標籤: ,

【大紀元2011年05月01日訊】(大紀元記者賽文美國阿拉巴馬州綜合報導)根據各州緊急事務署的統計,4月27日襲擊美東南的龍捲風災害已經導致至少350人死亡,成為1925年以來三州龍捲風死亡人數最多的龍捲風災害。氣象部門指出,今年4月份也打破史上一個月內的龍捲風數量最多記錄。

在遭受損失最嚴重的阿拉巴馬州,最新報告顯示龍捲風使至少255位居民喪生,數千人受傷。雖然風災已經過去3天,但驟然間失去家園,甚至親朋好友,令很多災區民眾依然難以從震驚中擺脫出來。但是災難中人們愈發互相珍惜,互相幫助。

小鎮殯儀館主:哭一會兒 祈禱一會兒

雷恩斯維爾(Rainsville)位於阿拉巴馬東北角,在地圖上只是一個小點,大多數外地人聽都沒聽說過的。現在,風災讓小鎮登上了阿拉巴馬各媒體的頭條。人口不到5,000人的小鎮在這場風災中失去32人。居民Roy McBryer向記者描述了當地的情況。

自龍捲風襲擊後,當地殯儀館的麗莎‧錢德勒和她的丈夫一直在馬不停蹄地工作。龍捲風造成當地斷電,他們搬來一台發電機供電,以便他們能為死者準備殯葬服務。麗莎說:「我不知道除了幫助死者安息,還能怎麼辦呢?我哭一會兒,祈禱一會兒。」

由於沒有電,救援和清理工作只能在白天進行。交通紅綠燈都沒有了,司機們在路口互相禮讓。在雷恩斯維爾和迪卡爾布(DeKalb)郡的其它小鎮,到處是鏈鋸和發電機的聲音。緊急救援官員說,整個郡的電力系統都遭到破壞,估計最快也要下週修復。

但在雷恩斯維爾殯儀館,錢德勒太太不能花太多的時間悲傷和思考。她和她的丈夫認為不能因為可能一個星期或更長時間才能恢復供電而推遲葬禮。她的朋友們也沒閒著,幫著尋找汽油確保靈車運行。錢德勒太太說:「人們希望儘早讓死者安息。」

快餐店老闆:令人心碎 但必須有信心

朗達‧傑克遜在雷恩斯維爾經營了一家快餐店,幾天來,他一直與員工做烤熱狗捐贈給需要食品的災民和前來幫助的義工。他說:「這真令人心碎,但你必須有信心,並相信事情會好起來的,當然還必須知道前面將是很艱難的一段時間。」當地大多數餐館都關閉了,但他們把能吃的食品免費贈送。

當龍捲風重創雷恩斯維爾時,在另一個鎮訪友的詹妮弗‧布萊洛克很慶幸自己、朋友和家人都安全無恙。但風災導致的斷水、斷電已經開始讓她變得沮喪,她說:「我們的冰箱裡面的東西都融化了。昨天我把所有的東西清出來扔掉。但現在我找不到地方買食品和雜貨。」

此外,這兩天必備物品如電池和紙尿布和處方藥都買不到。詹妮弗‧布萊洛克的兒子患有哮喘病,由於沒有地方買處方藥,她不得不把他帶到了急診室。

一家九口在浴室裡緊緊相擁

據Mobile Press Register報導,當哈羅德‧布坎南終於在醫院清醒過來時,他的第一個問題是:「其他人沒事吧?」守候在他病床邊的瑞奇‧霍爾馬克痛哭失聲。

之前,龍捲風襲擊了他在阿拉巴馬北部小鎮阿拉布的家,哈羅德‧布坎南和8名家庭成員一起擠在一間浴室,相互擁抱。他們的九口之家有五人喪生:菲利普‧霍爾馬克,56歲;妻子安,54歲;兒子肖恩,37歲;兒媳詹妮弗,31歲;孫子傑登,17個月。

根據國家氣象局的報告,襲擊他家的龍捲風時速有170英里,強烈的龍捲風將路上一輛卡車捲起,摔在他們的院子裡。哈羅德說:「當時我們試圖緊緊抓住對方。」倖存的布坎南和6歲的阿里以及17個月的妹妹朱莉(雙胞胎之一)仍在伯明翰醫院重症監護室裡,情況危殆。

在這個不到5,000人的小鎮有五人死亡,14人受傷住院。在霍爾馬克原來的住宅處是一片慘不忍賭的狼藉。一本家庭聖經散落的書頁夾雜在廢墟中,一顆連根拔起的巨大橡樹下,嬰兒的玩具碎片比比皆是。

房子的左邊曾是一塵不染修剪整齊的前院,一直精心種植的花圃上落滿雜亂的樹枝、電線。

他們的一位鄰居貝絲‧凱斯說:「他們的院子總是很美麗。他們花很多時間整修花木。是一家很好的人呢。我不知該說甚麼,只是心痛。」

21歲女生臨終遺言:媽媽 我很害怕

21歲的洛琳‧布朗是塔斯卡盧薩(Tuscaloosa)的埃奇伍德學院應屆畢業生。2011年4月27日龍捲風襲擊該市時,她正在和埃爾莫爾郡的母親米姆斯通話。那一刻幾英里寬的龍捲風襲擊了她在塔斯卡盧薩的住處。

米姆斯女士告訴當地電臺WSFA:「她(洛琳)說,媽媽,我很害怕。我說沒關係。接著電話中傳來巨響,再也不通了。我在那一刻知道,她已經死了。」

布朗的父親是阿德莫爾高中的足球教練。塔斯卡盧薩風雨過後他參與救援和清除。他發現他女兒的屍體被埋在廢墟中,她的公寓已夷為平地。布朗是三個在風暴中喪生的埃奇伍德學院的學生之一。布朗的父母準備建立一個獎學金基金,以紀念他們的女兒。

相關新聞
龍捲風狂掃 美南各州傳77死
1天164龍捲風 美南創紀錄
美龍捲風肆虐 數量恐創紀錄
美風災慘重 奧巴馬擬視察災區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