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補注地下水 台水利署積極施工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5月2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林淑媛台北23日電)為減輕台灣西部沿海地層下陷區淹水危害,增加地下水補注量,經濟部水利署積極在雲林、嘉義等地廣設33座滯洪設施,並進行地下水補注工程,總計每年可增加1769萬噸蓄水容量。

同時,地下水補注工程也增加雲林、嘉義、台南與屏東等地水資源,約8800萬噸的地下水補注量。

台灣已經進入節水型社會,水資源將成為稀有資源,經濟部水利署為減輕台灣西部沿海地層下陷區淹水危害,並增加地下水補注量,分別於彰化、雲林與屏東地區興辦 2處地下水補注工程,同時也在雲林、嘉義、台南與屏東等地區廣設33座滯洪設施。

水利署副署長吳約西說,興辦地下水補注工程與滯洪設施,除可滯留颱風期間的洪水外,也可兼具補注地下水資源功能。

水利署表示,濁水溪沖積扇扇頂區的地下含水層沒有泥層阻隔,水層間互相連通,是地下水補注的最佳地區,但扇頂區近年來地下水呈現下降趨勢,為有效增加地下水補注量,民國100年1月間水利署於濁水溪下水埔河段完成河槽地下水補注示範工程,於枯水期間利用河道內土石填築土堤,抬升河川水位。

這段土堤長度1650公尺,高度約3公尺,截至4月底止入滲補注量約增加1845萬噸,預估至 6月底止入滲補注量累計可達3600萬噸;後續水利署將進一步結合高灘地挖池補注,全年持續對扇頂地區進行地下水補注,預估每年補注量可增加至 1億噸。

水利署辦理「排水環境改善示範計畫」及「易淹水地區水患治理計畫」等 2件重要的施政計畫,已於雲林、嘉義、台南及屏東地層下陷地區投入約25億元經費,總共設置33座滯洪設施,包括雲林 9座、嘉義12座、台南11座及屏東 1座,增加滯洪面積 779公頃,蓄水容量1419萬噸,未來除了在汛期可有效降低水患威脅外,同時也兼具地下水補注的功能。

此外,為保育屏東地區地下水資源,水利署預計編列6.14億元協助屏東縣政府興辦大潮州地下水補注湖第1 期工程,引入林邊溪河水作為補注水源,蓄水面積35公頃,蓄水容量 350萬噸,預估每年入滲補注量約可達5250萬噸,同時也兼具分洪及滯洪的功能,預計在民國103年完工使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