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馬華社檢討《連環扣》及中學歷史課本

—— 內容不夠廣泛

人氣 47
標籤: ,

【大紀元2011年05月23日訊】(大紀元記者謝潔希馬來西亞吉隆坡報導)歷史科在馬來西亞中學向來被定為其中一項學科,是必修及必考科。自馬來西亞教育部部長慕尤丁在去年10月24日宣佈,歷史科將與國文科一樣,從2013年開始被列為大馬教育文憑考試(SPM)必須及格的科目。換言之,歷史科不合格者,則不獲大馬教育文憑。

修讀歷史科的主要是讓國民瞭解先輩建國的艱辛歷程,促進各族關係,使國家更為團結。從那天起歷史在馬來西亞開始備受看重。

針對被列為SPM馬來文科目的文學部份課本《連環扣》及目前大馬中學歷史課本所存在的爭議,馬來西亞吉隆坡暨雪蘭莪中華大會堂(簡稱隆雪華堂)及林連玉基金於5月21日聯合舉辦了《連環扣》及「中學歷史課本」匯報及交流會,並邀請了博特拉大學資深講師莊華興博士、隆雪華堂執行長陳亞才、馬大中文系張榮強博士和馬來西亞國民型中學校長理事會前主席,現任顧問彭運明,為該交流會的主講人。

交流會總結出《連環扣》及「中學歷史課本」 內容範圍不夠廣泛,包括歷史選稿偏重於單一宗教和族群等,難以推動各族的互相瞭解和團結共識。此外,歷史課本缺乏世界歷史內容的問題,將難以提高學生的興趣,以及恐怕學生將成為井底之蛙。

《連環扣》內容不夠廣泛

自從《連環扣》Interlock被列為馬來西亞中五馬來文學課本後,課程綱要出現種種爭議性,包括《連環扣》充斥著馬來人主權(Ketuanan Melayu)的意識形態,試圖鞏固華人和印度人是外來移民的印象,刻板化三大族群之間的負面形象和社會關係,引起了華社的炮轟。

莊華興博士交流時提到,《連環扣》課程內容編寫歷史的內容範圍不夠廣泛,回教文明歷史篇章太多,但是在介紹各族的宗教、文化、風俗習慣、歷史事件,貢獻等方面有欠均衡。而且作者本身立場的問題對歷史事件的詮釋過於主觀和偏差,詞句使用有欠中性和畜意誇大某群族的貢獻,反之邊緣另一些族群的參與。例如,甲必丹葉亞來是吉隆坡的開埠功臣,可是他的偉績似乎沒有受到肯定,許多歷史教科書都沒有提及。

「馬來西亞行動方略」 這次提出的方案有待政府制定更嚴格審查的教學課本,委任各族群德高望重的學者、作家和社會賢達擔任審查委員。此外,教學課本的審查須平衡多元意見和各族群的平等參與,以及必須中肯反映歷史原貌的重要性。

陳亞才也呼籲民間參與對文化的關注與探討文學教育的價值觀。

歷史課本缺世界歷史 學生成井底之蛙?

從張榮強博士對本地歷史和世界歷史的比率表顯示,非本地歷史主題版本在1969年有62%,1979年有31%,1989年 — 2004年明顯的下降至0%,這種現象從初中三起,學生是完全沒有給予機會接觸任何世界歷史,造成我國學生對世界觀是等於零的,可說是井底之蛙,這是嚴重跡象。如果歷史課程能加入世界歷史,這將會增加課題的生動感與提高學生的興趣。


張榮強博士向大家顯示了大馬初中階段不同年份版本的歷史教科書,本地主題與非本地主題篇章的比較。(攝影: 謝潔希 / 大紀元)

南大校友會兼華研中學歷史課本研究小組指出,初中歷史教科書從1969年的36%提高至2002年的80%,而華裔與印裔事跡卻少於3%。明顯的逐漸強化馬來族群事跡。

初中五課本寫敦陳禎祿(馬華公會創黨人)曾擔任馬來西亞中華總商會總會長,這是錯誤編寫。

歷史偏重單一宗教 如何達到各族團結共識?

彭運明校長指出,經過分析顯示,初中學校每個年級的歷史課成績的及格率是最低的,華裔學生卻覺得這種歷史課很沉悶與缺乏興趣。因為歷史課文的鋼要已有被本土化的跡象,回教文明歷史的教導太詳細,這對其他種族是不公平。

老師面對學生提出的宗教敏感問題很難解答,無形中造成老師的壓力。一些家長認為歷史選稿偏重單一宗教,擔心有被「洗腦」的嚴重性。至於馬來學生如果沒有其他宗教文化的認識,各族的團結共識如何達到平衡?他也批評歷史編寫課本的作家不專業,在課本中往往推動其他議程。

面對這種爭議,官方與教育部已委任10位修改和監督中學歷史綱要。不管文學,歷史教科書,要培育出更好的下一代,政府和教育部門應該更慎重選擇教課題材。

相關新聞
主張歷史教科書修改違憲  國親立委提釋憲
日擬再修教科書 避談二戰迫沖繩人自殺歷史
日媒:台灣歷史教科書強調本土意識
南韓六成國中生否定歷史教科書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