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嬰兒潮世代健康差 專家建議三管齊下

人氣 15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5月27日訊】(大紀元記者王明編譯報導)美國戰後嬰兒潮世代的健康情況不佳,除了體重超越其父執輩同齡的重量,身體狀況也較差。根據美國退休人員協會(AARP)統計,50歲的男性平均每天要吃4種處方藥。他們患有慢性病,包括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等。為保持頭腦活力和身體健康,專家建議可從下列三處著手:運動、社交和學習。

據CNN最新報導,對戰後嬰兒潮素有研究的作家培根(Jim Bacon)說:「嬰兒潮出生的世代自認永遠年輕,實際上,他們的生理老化速度比上一代還要快。即使他們的年紀尚未到達75或80歲,罹患的慢性病卻比上一代多。」此外,經濟景氣衰退的時候,他們還得同時擔負照顧父母和孩子的雙重責任。

CNN針對1946至1964年出生的戰後嬰兒潮世代,提出下列幾項身體保健的建議:

體重愈重 運動一舉多得

AARP負責人布朗曼博士(Sharon Brangman)指出,嬰兒潮世代面臨日漸老化的現實,最好的投資便是注重運動,而不是關心外在的梳妝打扮。她說:「我們是一個如此害怕變老的社會,也是個拒絕年老的時代。」

嬰兒潮世代歷經了美國飲食文化的巨大變遷,吃的食品愈來越精緻化。她說:「這可能是美國人高肥胖率的原因,加上食物種類多,且方便取得,所攝取的食物量已遠超過實際所需。」

眾人皆知運動對身體健康的助益頗多,但是許多老年人大都恐懼運動,他們將運動視同舉重或跑馬拉松之類的劇烈運動。

布朗曼建議,每天只需30至40分鐘的運動,便能減少患憂鬱症的風險,降低血壓,增強體力、認知能力和記憶力,還可以減低血糖及其它的危險因素。

身心壓力需調適

雖然嬰兒潮世代的父母親依然健在,但可能身體已殘障或必須仰賴他們的照護。據美國退休人員協會統計,45至64歲的嬰兒潮世代,其中有20%親自照料或是提供金錢幫助父母親、年老的家人或成年子女。許多嬰兒潮世代在孩子成年以後,仍然在學或仍依賴他們在經濟上的支助。

AARP 資深政策副總馬席斯分析說:「這是典型的三明治世代。上、下兩代的壓力加總在一起,必須同時投入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從調查中得知,許多人仍未作好心理準備,最擔心的是財務和身體方面的問題。」

他接著指出,具有健保資格的人,中年時期是他們人生中相當富有生產力和高報酬的重要階段,因為既可以照顧上一代,甚至對下一代也頗有幫助。這對嬰兒潮世代來說,能幫助上、下兩代使得他們感到相常滿足。

腦部和認知問題

專家們表示,保持頭腦活力和身體健康,可以從下列三處著手:運動、社交和學習。

阿茲海默症疾病中心內科助教詹姆斯(Bryan James),如同許多醫生一樣,讚揚運動的功效,他說:「大腦只不過是需要氧氣的器官。活絡心血管的運動,對大腦極有助益,更能預防老年癡呆症。」

詹姆斯也建議,除了藉由閱讀學習新的和複雜的事物,保持心靈處於接受新刺激的狀態,也要時常和朋友聯繫,維持感情,更加參與社交活動,經常到戶外走走,都是使身心健康的關鍵因素。

詹姆斯還強調,時常待在家裡,或僅在住家附近活動,較經常參加外面活動和社交活動的人,患有阿茲海默症的機率高兩倍。而且老年人積極參加社交活動,也不太會產生思維方面的問題,認知能力也不會下降

關節炎和適當運動

根據 2010年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統計,嬰兒潮世代隨著年齡增長,逐漸有身體疼痛的現象,其中29.8%的人被診斷患有關節炎。

儘管運動和維持健康體重未必能防止患關節炎,但是藉由運動保持關節間強健的肌肉,可保留更多的身體機能。

據醫學專家指出,體重愈重,愈容易患關節炎。關節炎部分是由遺傳造成,但保持運動習慣仍是重要的保健原則。運動量越多,肌肉力量越強,可以減輕關節炎的痛苦程度。

相關新聞
嬰兒潮一代來臨 加人擔心影響醫保質量
金融危機+寒冬 英國迎來嬰兒潮
65歲退休 嬰兒潮世代難認同    
加拿大嬰兒潮一代 先換小房子再退休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