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臺灣電影節」開幕 訪《父後七日》導演

人氣 20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5月28日訊】(大紀元記者天宇英國倫敦報導)英國時間5月26日,「臺灣電影節」在位於英國首都倫敦市中心的阿波羅影院(Apollo Picadilly Circus)隆重開幕。開幕式上首映了享譽臺灣的影片《父後七日》,該片導演兼編劇劉梓潔女士蒞臨現場為其影片在英國的首映做宣傳。

此次「臺灣電影節」已是自舉辦以來的第三屆,為期三天, 將放映《父後七日》、《不能沒有你》、《艋舺》、《戀愛通告》四部精品製作的臺灣本土電影以及多部短片。

在這四部主打影片中,備受關注的當屬《艋舺》和《父後七日》。《艋舺》自去年年初上映後,反響異常熱烈,之前僅本地票房收入已然過億(新台幣)。並受邀參加了多個世界影展。而此次電影節的首映電影《父後七日》更是掀起了一陣熱潮,在臺灣上映的第一週,票房就擊敗了《阿凡達》和其它多個商業電影,並榮獲了第47界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獎、最佳男配角獎和第12界臺北電影獎最佳女配角、最佳編劇獎。
  
歷經重重得以成片


《父後七日》導演劉梓潔接受記者採訪。(大紀元)

這部由劉梓潔將自己曾獲林榮三文學獎的同名散文改編成的電影,講述了在一場葬禮中所發生的點點滴滴看似荒誕但令人心酸的故事,在很多觀眾中得到了共鳴。 導演劉梓潔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早在散文問世後不久,導演王育麟就邀請她將《父後七日》改編成劇本並拍成電影,但由於是獨立製作的電影,很多資源都捉襟見肘,因此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都花在籌集資金方面,以至於延誤了電影的製作。但該片自去年上映後,不但反響極為強烈,票房收入亦頗豐。而且屢獲大獎,令之前的一切辛苦都勞有所得。
  
以親情為主線 以民俗為表象

雖然《父》中的很多橋段有大量幽默的成份,因此被看作是一部荒誕劇,而劉梓潔導演認為影片不是荒誕電影,所表達的內涵是人們生活中親情的真實感受。

她說:「(將文字)變成電影可以令廣大民眾都能夠看得懂,畢竟文學的東西其內容密度是比較高的,所以我在改編成劇本時加入了很多新的元素和角色,讓觀眾看得更為輕鬆一點。細節方面多了很多,主要是人物方面。比如道士這一角色,一般我們所理解的僅僅限於他職業的這部份,但在電影中,就可以加入道士本人的個性等元素。」

她談到影片的特色表現在再現了臺灣民俗葬禮的真實一面。是臺灣民俗風俗的沉澱。她說:「臺灣很多地方的葬禮其實都有不同的特色,因為其融合了各種文化,比如日本殖民時期,以及後來的西化,所以才造成現在這種『雜七雜八』的現象,但這正是一種文化包容的表現。」

劉梓潔還談到,由於東西方文化有著巨大的差異,西方葬禮一般就是「文雅地」將逝者直接送到殯儀館,而這一點即使今天也令很多臺灣人無法接受,「畢竟很多臺灣人講究葉落歸根嘛,所以要回到自己的家裏。」

對於影片能否在海外同樣引起共鳴時,劉梓潔認為,雖然當西方人看到臺灣的葬禮時,肯定會感到好奇,很多東西都十分新鮮,比如燒紙人、七天法事等等,他們會覺得不可思議。可當談到情感的時候,那種父母和子女的牽絆,全世界都是一樣的,雖然表現的方式不一樣,但內涵是一樣的。她說:「我們第一個放映的地方是香港,語言是用閩南語和臺語講出來的,配以廣東話字幕。我們最開始怕難令觀眾理解電影所要展現的,但事實上觀眾都很喜歡,反響很好,在大陸放映時也是如此。」


《父後七日》導演劉梓潔接受記者採訪。(大紀元)

觀眾群——子帶父觀 父攜祖看

《父後七日》這部有著黑色幽默的影片,採用喜劇的方式表達一種沉重的話題,在臺灣引起熱潮,其中觀眾群的成份出乎導演和製片方的意料。劉梓潔說:「因為臺灣的電影基本都不是商業性質的大電影,因此宣傳方面都是靠口碑、人傳人這種方式。我們一開始僅僅認為這是一部適合年輕人看的電影,但卻出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就是當年輕人看過這部電影後,會帶著父親去看,而父親看過後,又會帶著爺爺去看。年齡層居然呈現從青年到老年這樣一個巨大的跨度,這是誰也沒有想到的。也許這是因為影片是用喜劇的方式,把一個原本令人很避諱的這樣一個身後事,卻使人能夠坦然面對。」

然而劉梓潔女士仍然覺得,雖然人們能接受這部以死亡為題材的影片,並正面地面對這一話題,但很多人都仍然懼怕死亡,尤其無法平靜地接受親人的去世,有人甚至從此無法走出陰影。她表示:「電影放映的時候,其實很多人都是一邊看一遍落淚的,並不是因為電影有多麼地感人,而是電影的內容勾起了他們對自己親人的思念之情。」

不重獎項重口碑 開始再創佳作

近幾年來,金馬獎的獲獎影片多是來自中國大陸和香港的電影,尤其是很多演員獎項,多是被大陸演員所囊括。而2010年《父後七日》卻能夠在這種情形下脫穎而出,並且是票房和獎項兼得,可謂收穫豐厚。但劉梓潔對此卻看得很淡。「影片在參展之前已經上映一段時間了,當時就很受歡迎。因此得獎對我來說不是特別重要,而能被觀眾喜歡對我才是最重要的--得到這個觀眾的『獎』。」

由於首部影片就獲得了很大的成功,令劉梓潔對這一行業充滿了信心,並已經開始著手自己的第二部影片的劇本創作,內容是一個跨國的愛情故事。讓我們翹首以待她的新作。

相關新聞
組圖:亞洲女星盛裝 戛納紅毯爭豔
組圖:戛納拍寫真  三池崇史與瑛太海邊耍帥
嘎納金棕櫚「獎」至誰家?華語片為何缺位
戛納電影節閉幕 《生命之樹》摘走金棕櫚獎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