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能源論壇﹕世界能源格局之變化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6月10日訊】(大紀元記者蔡溶紐約報導)紐約智庫外交關係協會(CFR)6月8日晚舉辦未來能源論壇,邀請專家討論全球能源供應與地緣政治、能源發展與環境壓力、開發清潔與可再生能源的關係。

美國能源部前副秘書長、核能源諮詢委員會主席馬丁(William F. Martin)表示,與上世紀70年代歐洲和美國消耗中東石油的70%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現今亞洲國家消耗了中東70%的石油,自由貿易和投資政策導致生產從美國轉移到國外,廉價產品的增加也刺激了世界對能源的胃口。

另外,上個世紀70年代,世界上70%的石油主要掌控在大型跨國石油公司的手中(即所謂的七姐妹),現今近90%是由國家石油公司(state oil companies)控制﹐以期控制油气資源和價格。

但是能耗產業結構的變化很緩慢。馬丁說,汽車更換需要12年,住房需要50年,而整個產業的更換需要100年。巨大的能源需求使環境受到的影響更加突出,中國等發展中國家在世界能源消耗格局中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能源問題全球化不可避免的觸及地緣政治格局,能源是一個高度政治的議題。

馬丁認為,如果要實現化石和非碳能源之間的50/50平衡,核電就必須發揮作用。目前美國100多家核電站提供了20%的美國電力。但是日本福島的教訓將使核電發展減速,與切爾諾貝利核電事故不同﹐日本福島的核災難產生于自然災害﹐自然災害難以避免﹐尤其中國和印度等發展中國家如何確保核能源安全,是他最為關注的一個問題,「因為任何一個地方的災難都是全球的災難」。

外交關係協會能源與環境高級研究員李維(Michael Levi)表示,與日本政府和行業面對福島核電災難事態的態度和處理能力相比,中國則讓人無法不擔憂,「從中國對大地震的處理來看,我不能確定中國能處理好核災難」李維說。

美國能源部政策和國際事務司助理秘書長桑德羅(David Sandalow)表示,美國不斷降低對中東地區石油的依賴,而側重於從加拿大和拉美鄰國進口,石油戰略資源美國處境勝過中國,中國當前高度依賴中東地區的石油,中國的中東投資風險大。

從尋求气候友好的能源政策來說,替代能源或新興能源將取代化石能源,但是在可預計的將來﹐世界在很大程度上仍需要依靠化石燃料:石油,天然气和煤。未來幾十年的關鍵是讓化石燃料燃燒得更清洁﹐以及尋找方法提高熱能發電的效率。

馬丁預計﹐在短期的30年內核電將放緩﹐既要照顧經濟發展又要減少碳釋放以維護環境﹐天然气對許多國家而言將是比較理想的選擇。特別美國在天然氣方面儲量巨大﹐發現了大量頁岩气資源﹐雖然美國民間目前對開發頁岩气存在爭議,擔心破壞地質層污染水源﹐但是提高技術手段開採頁岩气仍然前景巨大﹐應該由聯邦層面制定政策。

專家們還討論了歐洲、亞洲、非洲能源格局,並審視美國在全球能源格局中的處境。

相關新聞
屏縣養水種電 推展綠色能源
UN:抗暖化 再生能源應翻倍
東京市府員工提早上班節約能源
蔡英文:建構再生能源產業鏈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