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興分析師:中共宏觀壓制經濟終將失敗

標籤: ,

【大紀元2011年06月15日訊】(大紀元記者王嫣然編譯報導)法國興業銀行全球戰略分析師迪倫.格賴斯(Dylan Grice)近期分析指出,中共當局為了調整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增長速率,正努力用4,630億美元的資金對地方政府實施緊急救援,這一數字相當於其問題資產救助計劃的1.5倍,未來有可能會出現更大的問題。

壓制扭曲經濟

據CNBC電視頻道報導,格賴斯在研究報告中說:「這是中共『宏觀抑制工業化』最突出的證據。儘管許多過去的經驗已經清楚地表明,抑制購買只能保持短期運行的穩定性,但是代價卻是長期內的經濟不堪一擊。」

他還指出,不僅僅是中共,全世界都應該擔心。決策者過於傲慢,導致資本市場扭曲,過量需求帶來假性繁榮,資本市場又推動了這一假性繁榮。

格賴斯質疑經濟學家群體的能力,並說他對資本扭曲市場的影響感到擔憂。他說: 「今天,人們普遍認為,學術委員會,其中最主要的是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做出的決策更好。」

他還說:「市場本身不受信任。對於資本來說價格非常重要。因此,我們一邊得益於這些委員會,一遍又不得不承受他們辛勞和智慧所帶來的惡果──通貨膨脹。」

看了世界各地的央行維持低利率,格賴斯認為,他們現在正努力與資本自然率影響達成協議。

「最近數十年來,許多這樣的委員會已經發現他們處境艱難。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原因降低利率後,他們害怕如果允許利率過快地上升到自然利率,那麼隨之而來的就會是利率的不穩定。怎麼辦?」

格賴斯說:「他們用食指使勁的按太陽穴,閉上眼睛,沉思。他們回想起自己多年的經驗,與各種麻煩激烈鬥爭,這些問題就像『重整有限理性選擇行為的計算復雜性』還有『均衡理論和可飽和非有序喜好』一樣深奧。最後才眉頭緊鎖,拉長著臉,向少數金融社區成員說出他們的宣言:對經濟來說,保持利率低於自然率要好的多。」

以格賴斯的觀點,所有這一切的結果是信貸推動的增長,事實證明,這完全是虛幻。

以經濟方式解決經濟問題 中共很「共產」

委員會把這種降低利率的推動描繪為經濟壓制。格萊斯指出,在上世紀80年代的日本、90年代的泰國、21世紀初的西班牙和愛爾蘭,它們都是根據資本成本來確定市場價格。他們都失敗了。

格賴斯說: 「宏觀經濟壓制將以同樣的方式結束。委員會的抑制方式總是那樣。當然,中國不一樣。中共政府對其經濟具有無可比擬的行政控制機制。因此,其工業化經濟受到的壓制更嚴重。」

「但是,為什麼經濟壓制這次起作用了?難道更嚴格地控制經濟槓桿就像更緊地控制機器一樣嗎?」格賴斯問。他補充說,他也許能在飛機上緊緊握住調擋槓桿,可是他其實根本就不知道這個槓桿會對這架飛機產生怎樣的作用。

「經濟機制也一樣。沒有人真正知道它是如何發揮作用的,至少沒人能夠準確地預計它會如何波動。我不知道,你不知道,各大央行行長也不知道。穿著灰色西裝對中國經濟進行調控管制的那些官員也不知道。」

「他們使用經濟槓桿可能會在短期內抑制住經濟的大幅波動,看起來好象是穩定了。但就像在中國的其他一切一樣,一切私營部門都是非私有的,債券市場不承擔價格風險,說是『共產』黨,可實際上根本不『共產』,外表很具有欺騙性。」

格萊斯指出,針對中共給當地政府融資平台提供4,630億美元的不良貸款救助,中共政府花一大筆錢解決一個經濟問題,他對此感覺很恐懼。中共當局一有問題就投錢,問題就解決了。這種無聊的事一幕接一幕。但實際上,問題並沒有得到實際的解決!

仔細考慮一下剛剛發生的事。在2008年危機低谷時保爾森介紹過,4,630億美元的緊急財政援助相當於問題資產救助計劃規模的一半。而中國的經濟規模也就相當於美國經濟的三分之一。要是以TARP的規模給金融危機設定一個量級,那麼中共投入的這項1.5倍的經濟救助是否暗示著中國遭遇的危機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規模的1.5倍?!

格萊斯說: 「也許中共已躲過這場危機。也或許它這樣做只是標榜其經濟模式的優越性。不過,我對此表示懷疑。它的模式是什麼樣的?前所未有的經濟壓制?」

相關新聞
諾貝爾得主﹕中國經濟3大挑戰
澳財長警告 中國經濟可能轉向蕭條
外電:中國經濟到底哪裏出了毛病?
《金融時報》:中國經濟「三本帳」  問題如地雷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