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浩:正體中文,台灣最佳資產與文化競爭力

唐浩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7月07日訊】隨著大陸旅客來台灣「自由行」(又稱「個人遊」)的開放,台灣社會竟然意外掀起一股正體中文與簡體中文之間的內部論戰。民間業者與商家認為有必要廣用簡體中文,俾便陸客瞭解並有助於商家生意;但包括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在內的政府單位,最後則堅持官方文件一律使用正體中文,並建議民間商家盡量多用正體。

事實上,擁有數千年歷史的正體中文,是全球華人最珍貴的共同文化遺產,目前世界上僅有台灣與香港承襲、保存這項珍貴資產。而這項老祖宗留給我們的資產,在今天卻足以成為文化與觀光的重要競爭力。

無論在任何國家,「自由行」的旅行方式,便是希望取代傳統旅行團「走馬看花」、「蜻蜓點水」式的過境式瀏覽,讓旅客可以自由地深入民間社會各角落,進行「深遊」與「慢遊」,深入體會、感受當地的風俗民情、文化厚度與社會差異——亦即「異土風情」所帶來的種種驚喜,這也是「自由行」最引人入勝之處。

因此,如何營造一個具有不同於中國大陸的異土特色與文化厚度的旅遊環境,絕對是台灣未來觀光競爭的決勝點。

廣用簡體中文雖然能一時滿足大陸旅客的使用之便,但若捨棄正體,將可能導致大陸、台灣兩地同質化過高,讓台灣失去一項最鮮明的異土風情特點;長遠來說,也將消減台灣對大陸、甚至對國際的觀光吸引力——畢竟出國觀光,相異而獨特的文字符號,往往是帶給我們異土風情感受的首要信差。

擁有五十多年歷史、培育過日本前首相橋本龍太郎、澳洲前總理陸克文等名人政要的台灣師範大學國語教學中心也透露,歐美等國的漢學家,都會推薦學生來到台灣學習正體中文,不僅因為正體中文才是漢語的根本傳承,無數中國重要的文史經典古籍,無不使用正體中文書寫創作,流傳百世。

換言之,簡體中文只能讓人明白中國過去50年的發展,而正體中文卻可以讓人看見中國五千年來的發展、傳承與博大文明。守護正體中文,不正等於守護並發揚中華正統文化?不也是強化台灣在國際上的文化競爭力?

中國自古以來便有「神州」之稱,諸多中國的文物、歷史、名勝古蹟等背後往往有著動人的神話傳說;五千年中華傳統文明更被喻為「神傳文化」,傳統中華民族的生活中,無論食、衣、住、行更是處處體現著敬天信神、重德存善的文化底蘊與精神價值。

1949年中共在大陸建政後,以「無神論」之名毀壞傳統文化、以簡體中文對傳統文字偷梁換柱,讓十幾億大陸華人失去與中華神傳文化的根連。向來承繼著中華神傳文化、尊天重地的台灣,若能珍惜、保存正體中文,必也將讓眾多大陸華人來到這裡感受神傳文化的博大奧妙,並尋回自己文化上與心靈上的真正歸根。◇

本文轉自230期【新紀元週刊】「自由評論」欄目
http://mag.epochtimes.com/b5/232/9545.htm

新紀元雜誌PDF版訂閱(52期10美元)

相關新聞
台駐法代表處推廣正體中文
臺灣非台灣 台教部要正體字
台教育部正體正名「臺灣」非「台灣」
林輝:正體漢字為何在台灣得以保留?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