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萬象

中國保障房醜聞待挖 亂象叢生保障了誰?

【大紀元2011年08月09日訊】(大紀元記者方曉報導)大陸住建部要求,今年要在全國建1000萬套保障房。保障房名義上是解決中低收入階層的住房問題,實則不然。近來,關於保障房分配中存在黑幕的消息不斷傳出,媒體亦不斷披露保障房亂象,那麼保障房到底保障了誰?對保障房制度的懷疑也擺到了檯面。

民間:收入與保障房價格

資料顯示,保障房指政府在對中低收入家庭實行分類保障過程中所提供的限定供應對像、建設標準、銷售價格或租金標準,具有社會保障性質的住房。

北京的程先生在政府部門工作,受訪時他對大紀元記者介紹了目前大陸不同階層人員的收入狀況:沿海地區的普通公務員年收入約為15萬,按級別遞增,年收入大約是20萬至30萬,區級領導年收入約為50萬,當領導的各種津貼補貼甚至超過年收入。而普通的打工者年收入一般僅為2.5萬元,從中可見差距!

程先生說:「保障房在全國各地的價格不同,概況的說,偏遠地區平均約1千/平米,發達地區約5千/平米,三線城市約3千/平米。」「因為保障房價格很低,所以絕大多數保障房通過暗箱操作落入了官員之手。」

對於保障房的購買資格,杭州人士羅先生表示:「保障房應是符合條件的低收入者購買:如低保戶、人均住房10平米以下等。全國各地的具體條件不同,但有一點是相同的,就是真正低收入者購買保障房的比例很小。」

河南鄭州的巴先生也認為,雖然相比商品房,保障房的價格便宜,但對於真正的低收入者他們照樣買不起。「很多當官的或有錢人通過不正當手段搞到保障房,甚至不止一套。這就是中國特色。」

「全國人大常務委會副委員長」成思危稱,經濟適用房成了腐敗高發區,誰拿到經濟適用房國家就補貼誰財富。

北京保障房大量出租 作為投資

近來,保障房出租等現象不斷被媒體披露。如日前官媒報導,北京保障房亂象頻現:部份小區近70%經適房違規出租;保障房小區寶馬、奔馳等豪車如雲,以及保障房多被空置等。房地產中介表示,一些人購買保障房只算是投資,他們並不缺房,當然也不需要自住。

北京海淀區曾有200多套限價房空置兩年多,分配過程出現套利亂象。位於大興的興康家園限價房小區,位於豐台區的紅獅家園限價房小區,均在一些網站上顯示出租房源,甚至多達一兩百套。後者的幾位住戶均表示小區內確有房屋出租,部份房租高達每月3000元至3500元,一年租金達4萬元。

中介工作人員說:兩限房基本上都是有條件的才能買,一般人搖號都搖不下來,有兩限房的人很多都有房,一套保障房只屬於一個投資項目而已。

溫州領導「先己後人」瓜分限價房

上個月初,浙江溫州限價房遭公職人員瓜分,領導幹部「先己後人」被曝光。溫州蒼南縣第四期安居房是溫州市首個限價商品房項目,共850套。這麼多本該分給困難群眾的安居住房,蒼南縣政府卻出台政策:9成房子優先安排蒼南縣黨政機關和其他全額撥款事業單位的在職幹部和職工——鄉鎮368套、縣機關單位318套、教師64套、引進人才50套、拆遷安置僅50套。

石家莊:保障房小區轎車扎堆

已見報導的石家莊市今年首批廉租住房,從7月中下旬入住以來,由於小區內汽車扎堆,引起市民普遍質疑。石家莊市目前廉租住房保障已有2.7萬戶,今年已分配5034套。

8月8日,石家莊市政府召開新聞發佈會,石家莊市住房保障和房產管理局副局長王文興表示,被查出問題的兩戶已受到處罰,被取消了住房保障資格。

深圳曾曝光25名保障房申請造假者名單;青島部份經適房曾被公開叫賣。

已報導的原雲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州委副書記、州長楊紅衛,及雲南省地方稅務局原局長王南昆和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原副廳長陳錫誠等數名廳局級官員的落馬均與「統建房」有關。楊紅衛被曝擁有23套住房。

網友:僅1%低收入者買到保障房

知情者在網上爆料說,保障房會通過一個巧妙的「政策漏洞」使其中大部份變成合理的商品房;其次剩下的不足30%當中25%會首先照顧「公家的人」。最後剩下的5%會集中照顧本區的關係戶。「確實有困難的人有申請到的,但比例非常小,一般比例僅為1%——忽悠人總要找幾個案例了。」

有網友揭示:「北京第一批保障房最大的受益者是有房子的人,申請保障房是給兒子預備的,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

網友指,保障房建的越多國家資源消耗的就越多,老百姓買房子的希望就越小。千萬別指望保障房,保障房建的越多,房子價格就會越高。拭目以待吧。

去年年底,中共住建部向各地發出《關於報送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任務的通知》,明確提出2011年計劃建設保障性安居工程任務是1000萬套,這相比2010年的580萬套新增420萬套。有報導指,從土地供應和資金來源來看,這一目標的落實情況不容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