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桃機整建延宕多時 監院糾正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8月9日報導】(中央社記者葉素萍台北9日電)監察院指出,桃園國際機場整建計畫,延宕多年無法定案,今天糾正交通部;另外,桃園機場有多項委辦業務涉及機場管理核心業務,監院認為應重新檢討,以達機場管理公司化目標。

監察院通過監委洪德旋、林鉅鋃、李復甸提案,糾正交通部。

糾正案文指出,桃園國際機場於民國68年正式啟用時,是亞洲國家先進機場之一,現在卻被批評「老舊、過時」,綜觀桃園國際機場近10年重大建設,可發現除了油庫改建工程及第二航廈候機廊廳擴建工程外,不見有重大工程建設用於改善機場服務品質及提升機場競爭力。

監委說,一個機場的「主計畫」包括短、中、長期發展的藍圖,關係著機場未來發展及規模,可說是單一機場的命運主宰。

不過,監察院調查發現,桃園國際機場主計畫82年及89年2次修訂,只獲行政院原則同意與部分核定,一直到98年才完成第3次修訂,期間冗長不決,未能定案,導致桃園國際機場欠缺長遠發展藍圖,機場競爭力不若亞太地區同區位機場。

糾正案文表示,桃園國際機場第一航廈整建工程,事前欠缺妥適規劃,與業者發生履約爭議,徒增採購糾紛;整建過程中因工程管理不當,服務品質下滑,導致水泥塊掉落、天花板漏水,屢遭旅客埋怨,有損國家門面形象。

糾正案文指出,桃園國際機場跑道整建工程,從民國95年之前的全面加鋪方案,轉變為全面性挖除重建,工程經費也由原來的新台幣35億餘元,調漲至107億餘元;不過,這樣的變更究竟有無必要,各方評論很多,延宕多時遲未定案,導致機場跑道服務品質遭人詬病。

另外,糾正案文也說,桃園國際機場國營公司化後,對於已核定的組織人力編制,沒有適時進用,另外,機場有50餘項業務是以外包方式,委託民間廠商辦理,其中,有多項業務是涉及機場管理核心業務,卻以人力不足為由委外辦理,實在難以提升機場營運效率及競爭力,應該重新檢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