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欣然:「堯舜禪讓」鑒天下為公

鄭欣然

人氣 57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9月01日訊】帝堯是我國遠古時期「五帝」之一。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堯可稱是最聖明、最賢德的帝王了。

堯,姓伊祁,號放勳,因封於唐,故有天下號之為陶唐氏,史稱「唐堯」。其父為帝嚳。帝嚳傳位於同父異母的兄弟摯,帝摯發現自己管理國家的能力不如弟弟,就讓位給了弟弟堯。

堯天性仁厚,堯做君王時,謙己禮賢,嚴謹明達,使自己氏族部落成員親和向善;之後,又分別明確部落聯盟百官的職守,告誡百官盡職盡責,各氏族部落之間始於親善。於是,整個部落聯盟的全體成員都變得和睦親善。堯的德行令人欽佩,故而團結了天下人心。

堯非常富有,但勤儉樸素,時時處處為百姓著想。他所居住的「宮殿」,就是用茅草修葺而成,屋裡的檁條和柱子都取自山下粗糙的木料;他吃粗糙的米飯,喝簡單的野菜湯;他穿著麻布衣服,冬天御寒,就加件鹿皮;他使用的土缽陶器等器皿,都是他親手製作的。人們見到堯如此,很是心疼,對堯說:「您是我們的首領,整天那麼辛苦,吃的、穿的、住的都應該是最好的,我們不會有怨言的。」堯誠懇地說:「天下那麼大,我還不知道有沒有人挨餓受凍。還有沒有人沒有房子住。我沒有別的追求,只想讓大家都有飯吃,都有衣服穿,都有房子住,都能過上安定快樂的生活。天下只要有一個人挨餓,就是我的過錯啊!」因此,堯更加受到百姓的愛戴,人們敬仰他、信任他。

帝堯命令臣子羲氏、和氏掌天文,遵循上天的意旨,根據日月星辰等運行的天象和自然物候來推算時日,測定了四季,將一年定為三百六十六天。堯又令他們用閏月的辦法來校正構成一年的四季節候,制定了我國有記載的最早的曆法。教民按天時季節農耕;敬順上天,恭敬的奉行祭祀事宜;按照節氣進行農業生產。堯根據曆法節令來釐定百官的職守,興辦人類社會的各種人事。

帝堯任人唯賢,任用有能力又敢於承擔責任的人。堯十分講究民主,從不一意孤行,他有甚麼事都和大家商議,經常召開部落會議,徵求大家意見,讓大家共同出謀劃策。堯的時代,洪水氾濫,殃及民生。堯在部落會議上問大家:「有誰能治理洪水?」大家都推薦鯀。堯說:「鯀經常違背天意,違抗命令,恐怕不行吧?」眾首領還是建議讓鯀試一試,帝堯於是採納了大家的意見,任用鯀治水。鯀治理水患9年,沒有甚麼成效。(後來鯀被流放羽山,鯀死在那裡。舜執政時問眾人:「誰能治水?」眾人都說:「鯀的兒子禹可以。」於是舜任命禹去治水,13年後,平息了洪水。)

堯年事已高,他順應天命,想要找一個賢能的人來接替他。他召集四方部落首領來商議,大家共同推薦堯的兒子丹朱為繼承人。堯嚴肅地說:「不行,他品德不好,頑劣又凶惡。」後來堯問四岳:「你們誰能遵從天意,接替我的職位?」首領們說:「我們無德,不配接替帝位。」堯說:「你們也可以明察並推舉隱沒在下位的賢者。」眾人紛紛向帝堯進言說:「有一個隱居民間的獨身男子,叫虞舜。」帝堯說:「好呀!我也聽說過這個人。他怎麼樣?」首領們說:「他父親瞽瞍是個瞎子,愚蠢無知,後母善於說謊,同父異母的弟弟傲慢歹毒,舜能以孝悌之道與他們和諧相處,不違背道義。」大家一致推薦德行好的舜,堯很高興,說:「我得試試他!」堯把自己的女兒娥皇、女英下到媯汭之濱,嫁給了舜。

帝堯從兩個女兒身上觀察他的德行。舜讓她們降下尊貴之心,遵守為婦之道,堯認為這樣做很好。

堯還派了9個兒子去服侍舜,想知道他的行為是不是像傳說中的那樣。受舜的影響,堯的兒子們變得很賢明。

舜在歷山耕種的時候,當地人在他的影響下都不互相爭吵,互讓田界;他在雷澤打魚,四圍的人都互讓居處;他在黃河邊製作陶器,河濱人生產的陶器沒有粗糙破損的。舜居住的地方,一年成了村莊,兩年成了集鎮,三年成了都市。於是堯賞賜給他衣服和琴,給他修了糧倉,賜予他牛羊。

舜的父與後母、弟弟想殺舜,舜幾次都智慧逃脫。事後,舜越發孝順父母,善待弟弟。於是堯便讓他去推行五常之德,讓舜試著擔任司徒職務,舜用仁德教化百姓,謹慎地用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這五種倫理道德去規範引導百姓。協調百姓做到了父子、夫婦、兄弟、朋友間的和諧相處,君臣順服。

堯經常讓他參與百官事務,舜處理得井井有條。又讓他接待來朝的賓客,遠方賓客都很恭敬,一派和睦。

堯又派舜進入深山老林裡去辦事,遇上暴風雨,舜也鎮定勇敢,沒有迷路誤事。

堯認為舜有非凡智慧,很有德行,三年之後,便把帝位禪讓給舜。在正月初一,舜在文祖廟接受了堯的禪讓。文祖也就是堯的太祖。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禪讓」。禪讓制實際上是以傳賢為宗旨的民主選舉首領的政治制度。

帝堯曾說:「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授舜,則天下得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則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終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其意是兒子丹朱不成器,授位於丹朱,則天下人受其害而丹朱一人得利。為丹朱一人而損害天下大道與天下人,帝堯執意不為。

孔子讚道:「大哉!堯之為君也。」說堯是一個以天下為公的楷模,這種天下為公的精神,不論親疏遠近,一律以敬順上天、有利於天下人為標準,令天下人敬仰,也令後人折服。

帝堯在位70年,堯將帝位禪讓給舜後,便讓舜代理天子之政事,觀察是否合乎天意,舜執政20年後,接掌天子之位。堯離位28年後去世。百姓非常悲哀,就好像死的是自己的父母一樣。三年內,全國都沒有人演奏音樂,大家用這樣的方式表示對堯的思念。

舜接位後,既勤勞,又儉樸,跟百姓一樣勞動,深受大家都愛戴。堯死後,舜還想把部落聯盟首領的位子讓給堯的兒子丹朱,自己在南河之南隱居。可是四方諸侯照舊去覲見舜,人們有爭議之事都請舜裁決,民間流傳了許多讚美舜的歌謠,大家都不把丹朱當作天子,舜感到萬民擁戴,天命難違,再也不能推卸責任,於是又回到都城,重新掌管天下。

舜帝,稱虞舜,名叫重華,字都君,在人們心中,他和堯一樣是一位賢德的君主。

從堯的時代開始,禹、皋陶、契、後稷、伯夷、夔、倕、龍、益、彭祖等人就為天下效力。帝舜任賢選能,用人所長。委派給他們相應的職務:禹任司空一職,主平水土;後稷負責農業,播收百谷;契任司徒一職,負責教化百姓;皋陶擔任是大理,掌管刑罰;倕擔任工師,主管百工;益擔任虞官,管理荒野山林的鳥獸草木;伯夷主持禮儀,掌管祭祀典禮;夔負責曲樂,擔負教育官員子弟的重任;龍的職務是主管接待賓客,遠方的諸侯都來朝貢。舜還決定,對於官員的政績,每三年考核一次,提拔政績卓著的官員,免去不能勝任的庸吏。舜設立官職,明確職責,讓官員們「在其位,謀其政」,提高了他們的辦事效率。在舜的德政和上述賢臣的輔佐下,天下諸事都振興起來了。四海之內,天下大治。

後人有稱舜帝是中華民族道德文化始祖,他「使契為司徒,教以人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媵文公上》)。他所倡導的倫理道德,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

舜帝年老時,也學帝堯,在部落聯盟會議上,治水有功的禹被舉薦為繼承人。禹為舜處理部落聯盟事宜17年,公元前2208年,舜把帝王之位禪讓給賢能的大禹。

帝堯和帝舜他們秉承上天的旨意不僅自己親身德政,讓天下歸公,還以公心選擇帝位的繼承人,並遵循天道使自己的繼承人也成為大德之士和聖明君王,使天下政通人和、百姓富足安康。

孔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堯舜禪讓」天下公心的帝王美德,是以德行教化百姓,為百姓所擁戴,並被當作賢君聖主的楷模歷代傳頌。在我國歷史上產生深遠的影響,成為聖王先賢德行天下的典範,天下自來就是公眾的天下,君權神授,天下歸公。

有道是:

聖明賢帝堯與舜,
德行天下福臣民。
無私為公崇禪讓,
千古美譽傳至今。

相關新聞
堯舜讓位
堯舜讓位 人氣 38
焦國標:胡錦濤一念之差:  為堯舜或為桀紂
【中國十大皇后】女中堯舜─高皇后
上海學者解讀楚簡發現 堯舜前或有"新"帝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