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老人用藥頻繁 危機增高

人氣: 183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1年09月11日訊】(大紀元記者施芝吟、耿豫仙專題報導)才9點半,台北的馬偕一早就有大批的人在領藥處等待。一眼望去,7、8成都是年長者。隨處問了幾位老人家,有的剛看過醫生、有的是拿慢性處方箋來領藥的。此景轉到榮總,狀況更是明顯。

何媽媽(化名)是馬偕的老病人,有點糖尿病、有點高血壓、長期吃安眠藥,身體稍有微恙,她還會掛診所、急診。没讀過書的她,是個連預約掛號單的日期都看不懂的人,但問題最大的是,藥什麼時候吃、吃幾顆,她都是靠「強記」,更別說藥是否重複、藥性與注意事項。

何媽媽曾經吃安眠藥、鎮定劑,吃到失神,晚上突然起床修馬桶的水箱、要買菜。後來被家人送醫掛急診。不僅如此,上回榮總醫生對她有些態度不佳,她自尊心受挫,把醫生「革職」又換醫院了。

晏晟藥局藥師陳伶娥2010年參與健保高診次病患的居家照護,她說,老年人普遍對藥物的認識及用藥習慣不足。雖然有些會看藥袋,但是同化學名不同商品名,不同醫院都會開,就重複吃了多種鎮定劑,整天暈暈的,又誤以為生病,從不了解重複用藥造成的嚴重性。

老人用藥重複率高

隨著年齡增加,老年人身體機能逐漸衰退,各種慢性病一一反出,在用藥的數量、種類就較一般人高出許多,根據Jyrkka et al 2006年的研究發表,6成5以上的老人都有慢性病,平均用藥超過5種有6成7、用藥超過10種的人有2成8。

而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執行長譚延輝在2007年的研究報告指出,多重慢性病的老人,同時用藥多於9種或9種,會面臨藥物交互作用、重複用藥、治療禁忌、副作用明顯增加現象。

病患常是驗證藥物不良反應及生理變化的第一線,而由於不當的處方造成誤用、濫用、增用,風險也增高,國外研究指出,用藥不良常出現跌倒、認知功能障礙、腸膀胱問題、出血、心臟異常等狀況。對此,老人器官的功能老化尤其脆弱,致使對複雜多餘的藥物的分解困難,所以如何在各種因素下,權衡對老年人給藥的處方相形重要。

再加上台灣的健保體制不健全,分門看診、重複開藥,把關機制不全,不僅老人面臨藥品交互作用的危險、副作用的增加、健保資源嚴重浪費。

在馬偕等藥的李阿姨說:「我有糖尿病,剛醫生才告訴我我的肝脂有些高,我告訴醫生,我要自己運動運動。」李阿姨說:「不能老吃藥解決,要靠自己!」但能像李阿姨這樣的認識畢竟還是有限。

近幾年,健保局透過整合醫療(門診),立法要求醫院對於醫藥處方必須登入病人的健保IC,對高診次的病患進行藥師居家訪視,解決老人用藥隱藏的危機及醫療的浪費。

老人最常見重複的藥品

藥品種類

重複開藥/同類藥

抗焦慮藥

同類藥:Xanax(贊安諾)、Alpraline(安柏寧)、Ativan(蘿拉西泮)

末梢循環改善

同類藥:SolantinPersantin心耐錠)、Trentalsanyl(暢力)

安眠藥

Stilnox(左沛眠)

抗心律不整藥

Propranolol(心律錠)

抗血栓劑

Aspirin(阿斯匹靈)

                                                                                 晏晟藥局藥師陳伶娥/提供  製表:施芝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