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長廊

花鳥水墨畫與我

藝術教育,來自大眾生活審美價值與歷史傳承知識的認同。換言之,它不能忽視文化體的繁衍,也不能失去現實的社會活動,在精神興物象感應上,如何達到美學所闡釋的藝術創作,是值得說明的。

在談及本人水墨畫創作的過程時,不得不寫些或許並不是明確的習畫動機,因為當家庭環境不允許、生活條件不佳的情況下,能朝向極為高貴的藝術學習,對於一個農家孩子的生活來說,那是個很偶然的機會。

說是家族遺傳也好,我喜歡繪畫,是否遺祖母編織手藝的靈巧,還是父親在園藝的巧思;或是因為成天在農田工作,既寂寞又無伴,每天孤零零地與泥土為伍,唯一可談心的是飛舞的蜻蜓,在枝頭吱吱的鳥雀,甚至是水溝的游魚、青蛙…這些朋友無言相迎,至今仍然可嗅到牠們的氣味。相處久了,知道牠們的特性,也明白大自然的生機,共鳴在『生之態』的環境上。

於是晨曦聽夜鷺啼鳴,夕陽聞麻雀聚噪 知道牠們樓身何處,也憐惜牠們生命的不定,當知道有人深夜捕群雀時,我故意丟石警示,鳥兒噗噗飛走了,我也安心了;又逢春耕時節,大群燕子迴繞在水牛旁,為了搶食跳躍的蚱蜢,阿份情景,使人忘了工作的疲憊。還有高空蒼鷹翱翔,在青天無雲的炎陽下,突然俯衝到地面捕捉小雞,眼看母雞張嘴舞爪的拼命護子狀,我也加入驅趕惡客的行列;還有蛙鳴田畦的夜晚,一方面收拾農具準備回家,一方面沉思在這寧靜的夜裡,數著天空的星星,而星星知我心嗎?

不只是因為環境不佳,而是生活中充滿著可感動的事物。我拿石頭在地面亂塗,在大貝湖水濱推沙,或以樹葉織些草品的時候,有很多次是受到大人的讚美的,說這個小孩會畫畫,真的嗎?我是在近處觀察生態,看到大地充滿躍動的生命;看遠處則是高雄壽山與半屏山,那煙霧冉冉,山頂罩雲的景象,美極了,想要保留它,可見沒照相機也沒有紙筆,當然也不知怎麼畫。但心中有很多的圖象浮現。於是就以靠近的黑石山(高雄圓山飯店建地)的造景,用鉛筆塗抹一番,只為了保住那美麗的形影,哪管像不像這神秘山。如此好奇,又好觀賞 ,一則解除物質不足困境,再則自己高興有這些「朋友」相伴。

有了這樣的機緣,小學受到老師的指點,特別要我畫壁報,畫好了,老師褒獎一番,初中時看到老師用墨畫黑白畫,好生羨慕,怎會如此雅氣撲前,我被感動了,捉摸一番才知道那叫做國畫,即今日通稱的水墨畫。對於這些有趣的發現,在不影響功課的情況下,我開始學習國畫,説新奇帶有幾分嬉戲的心情,卻開始覺得越學越難,尤其老師強迫讀古書學畫理,有時候也開始學學文字金石學,加上被要求有耐心、恆心的堅持,喔!真的不容易學習啊!

然而,以懵懂的知識,開始明白國畫的表現,不是單一的形式學習,而是複雜多元的文人修養,畫只是社會意識表徵,真正表現的藝術是美學、思想與情惑,更在意的是如何被接受,當我學會了梅、蘭、菊、竹,家人說:哪裡有這些東西,為何不畫稻禾或玉米的,因為它在視覺理解上,是現象的實在,不必拐彎抹角直接照畫就是。這樣的想法直接點醒了我,繪畫是心靈感動的具體呈現,有現實有情感,更要有經驗,直接照著對象描繪,不是很真實又很鮮活嗎?

對於傳統畫法與視覺寫生,常常是矛盾的,也不容易判別孰是孰非,那麼,我該如何著手學習呢?是否能雙管齊下,一方面前人的繪畫經驗,另一方面對不能忽略眼前實境。看來只好要在形象描繪前後,也得在文學涵養上加強哲思的教育 並且對繪畫題材、佈局、章法、筆法等技巧反覆試驗,務求心手合一,畫境心境共融,才能產生優秀的水墨畫。

直到下決心,考進台灣藝術專科學校,學習藝術創作有關的專門學識,開始警覺到水墨畫不全是在技巧磨鍊,更要使思想、情感的結合,尤其面對以『文人畫』性質的專業創作時,明白學問與內在修養必須同時並進,並且了解文人畫並非只是逸筆草草,筆簡形具,或是『不在書中考究藝術上功夫』,而是『必須看出許多文人之感想』,但是筆簡形具不一定好,而且文人之思想又如何產生?對於這些問題,是要深入探求的課題。於是我一面習作 一面讀書,甚至再到學校研讀與文化、文學有關的知識,輾轉數十年,方有一些心得,亦即文人性質的水墨畫,應該要『筆簡神具』,『筆』即技法、墨法與章法,務求精確明白,才能表達『神』氣,『神』是知識與社會的共感,在象徵、轉換符號為精神標誌的水墨畫中,它是學問、修養、人格的整體,更是文化層次的表現。

這項『筆簡神具』的主張,使我更投入水墨畫創作的因素,在時代環境與自我見解的共識下,我不斷在意象之間嘗試,或說更具社會現實的掌握,以及永恆不變的美學主張,既屬於東方美學,或展現國際視野的理想。這些創作構思與行動,真切而直接。尤其有機會擔任美術館職務間,有二十年的學習與體悟,水墨畫的時代性與社會性,應該是國際藝壇懷舊迎新的藝術,也是有別於西方藝術的美學呈現。

我們深知,生活與社會互動的關係,也明白藝術審美中的『本質直觀』的鮮度,當生活空間或週遭環境有共知共感的題材時,具象的寫實(工筆)、寫意可以被應用創作的方法,那麼近抽象的美學符號,是否可貼近現實、生活的美學表現呢?尤其已是地球村的國際環境中,水墨畫的生活文化的成分,不僅是畫面的圖象,畫面之外的思想、情感的蘊涵,更是個性抒發的重點,也是藝術創作的動力。於是我領悟了水墨畫中的『文人性質』,乃須結合文字、美學與畫作的表現,除了文句或詩詞的題款應加強其深度外,如何題上重要的思想,以充實畫面的境界,這是我近來創作的風格,或是將水墨畫『形』、『質』完善化,是當前的創作動力。

我以花鳥畫作為創作的主要對象,並非摒棄相關的山水畫或人物畫,只因為「感動」的對象,常常投射在這些靈巧的生態上,不論用工整的描繪還是寫意的精義筆墨,應該是在心有所感,意有所為,才會動筆繪製。

簡述自已在水墨畫學習與接受水墨畫教育的過程,只是一項感想。我知道個人的審美觀並重於歷史價值與社會發展的現實意義,借水墨畫教育特展,發表一些感想,它是開端,不是結果,是真實沒有虛妄,一份水墨畫學習心得,是否能說些教育與教學的時代精神,社會的需要,尚祈同道者指教。

茲特此次展出,略分為寫實的、寫意的,新筆墨的款項,畫面除了畫題外,書寫在畫面的文字,也是畫作表達的一部分,更是作者情思展現。這樣的創作,希望也能看出水墨畫在時空中所散放的張力,期待能增強大眾的美經驗。



(圖片:藝文薈粹提供)

(一)寫實性

所謂「寫實性」的表現主要以「文人畫」的傳統水墨畫精神,結合視覺性的客觀寫實手法,將畫面營造成為具有人文意識之思考空間,此空間與台灣農村社會生活、都市生活或心中理想意境等相關,為個人所經歷的農村與都市生活體驗之視覺紀錄,也是個人兼具文化哲思與美感涵養之呈現。



(圖片:藝文薈粹提供)

(二)寫意性

所謂「寫意性」的表現是將傳統花鳥畫的題材與西方現代主義藝術形式做結合的畫法。此畫法還用「擬人化」的方式,將人類社會的浮生眾思以象徵式的鳥類像做為主題,在墨色所框圍之有限白色空間內做意象性的表現,以隱喻當代台灣都市生活的擁擠以及人與人之間錯綜複雜的社會關係。



(圖片:藝文薈粹提供)

(三)新墨畫法

所謂「新墨畫法」指的是水墨畫的抽象表現方法。其畫法擷取自個人過去創作的部份經驗,運用肌理變化的墨色之暈染來襯托色彩,保留幾何圖形的意念,將各種基本造形元素重新組合成新的結構,以再輔以過去擅長的傳統花鳥作品之趣味性描寫,使畫面產生現代與傳統的融通效果,並以新的視覺形式將傳統水墨畫與國際藝術潮流接軌。



(圖片:藝文薈粹提供)

文章圖片提供:藝文薈粹雜誌(第四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