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新聞

中共人大選舉缺乏民主 獨立參選人受阻

【大紀元9月8日訊】(美國之音記者: 齊勇明香港報導) 中共正在進行的基層人大代表選舉中,獨立參選人受到當局各種阻撓,參選歷程艱難。學者說,中國現有體制實際上不容忍民眾參政。

中共從8月開始陸續在各地舉行基層人大代表換屆選舉,但獨立參選人都遇到程序或實質性的阻礙,有些還遭受著令人不可思議的打壓。

中共對選舉專家姚立法的監管升級

湖北潛江教育工作者,民間選舉專家姚立法就是失去自由、遭受非法扣押的獨立參選人。

他對美國之音解釋了為甚麼獨立參選人會受到這樣的對待。他說:“他們害怕我的參選,以及我動員其它獨立候選人的參選會起到一個星星之火的作用,形成一個聲勢,帶動更多人參選。”

“如果更多人當選,那麼人大代表的結構變化,代表人民意志的人慢慢多起來,那麼社會權力的產生、政府權力委託的過程就要發生質的變化,共產黨內的那些腐敗分子他們想要去賣官,做違法的事情,他們的空間就會變小,路就會便窄。他們害怕的實質就在這裡。”

姚立法連續七屆以獨立參選人的身份參加基層人大代表選舉,一次成功當選。當局對他既恨又怕, 今年7月初將他關押起來,和外界隔絕,連他的妻子都不知他身在何處,9月4號晚才因病被送回家。姚立法被失蹤期間,一直受到極不人道的待遇,體重下降了10公斤。

目前姚立法仍遭軟禁。他清早就被當局網羅的人帶走“上班”,不能和外界聯絡,中午不讓回家吃飯,直到晚上10點以後才放他回家休息。

中共僱黑道威脅競選人

記者不得已在深夜給姚立法打電話瞭解情況。他對美國之音說,當局就是因為怕他接觸選民和其它地區的獨立參選人,才使出了這種方法阻撓他在當地參加本月22號將要進行的選舉。

姚立法說:“我們這一次選舉是村委會的選舉,鄉人大代表的選舉,市人大代表選舉等三項選舉一次進行。 但當局非常憎恨獨立參選人競選。”

他揭露了地方當局破壞選舉的行為:“獨立候選人站出來競選,共產黨的基層組織的村黨支部書記就僱黑道、僱村霸去攻擊、去威脅那些要站出來競選的人。我們有些村的村民今天幾個人一塊兒去找他們(當地政府)去諮詢,問投票日是哪天,代表候選人推薦表找誰領等。結果官方一得到這個信息就趕緊動員它的人馬,去威脅這些選民。”

他說,中國社會喪失了公平和正義,法律沒有威信,沒有正義。老百姓的權力沒有法律程序的保護,選民在選舉人大代表和競選人大代表上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方面,中國的選舉法沒有條文來保障。

所謂人大民主選舉是假

姚立法說:“中共已經執政60多年了,但它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從法律上就是虛假的。在實施的過程中更假!中共在1949年之前痛罵、批評、指責國民黨怎麼暴政、怎麼專制、怎麼不民主,這些話拿到現在說,我們潛江當局反人民,反法律,反民主的話,還有過之而無不及。”

他說,“中共黨內及當局中的腐敗分子心裏很清楚,他們不會容忍我這種人競選、當選。因為有了像我或者比我更優秀的人當選後,他們不僅不能再當官了,而且要去坐牢。因為他們腐敗的事實民眾心中都有數。只要有人追究,就能把他查出來。所以我跟他們真正的博弈和鬥爭焦點在這裡。”

北京憲政學者陳永苗就中共基層人大選舉中出現的各種阻撓迫害獨立參選人的問題時指出,中共根本就不容民眾參政。

他對美國之音說:“一旦民間出現想有政治參與的意圖,哪怕這種參與表明是支持共產黨的、 是支持毛澤東的、是唱紅歌的,它都不會允許你這樣參與政治。在官方、在黨之外不能有政治。”

維基百科 《我反對》講述中國湖北省潛江市人大代表姚立法傳奇色彩的參政故事 。

學者:當年國民黨比現中共民主

他分析說,“如果拿當年國民黨和現在共產黨相比較的話,國民黨雖然當時也是一個威權政黨,但它能不斷吸納知識份子,不斷吸納民眾,還允許言論自由,允許各種社團的生存,甚至開放國民黨本身的職位,讓政治參與有可能實現。 國民黨時代是一個可以上升流動的一個體制,它在權利的分享上是可以開放的。”

他說,“跟國民黨相比,共產黨則是一個完全相反的政黨,在權力上是不容別人分享的。它完全是一個官僚化的、是一個非人格的運作、是一個像韋伯說的那樣的官僚的、多層體制結構。它對民間的政治力量和民間的政治參與都十分牴觸,就像對待計算機程序中的病毒一樣,隨時啟動殺毒程序將這些獨立參選人抹去。”

陳永苗還補充說,中共這一體制不僅體現在他特有的框架上,它還具有強大的磁場和醬缸效應,它排斥,不吸納獨立候選人,即便吸納進來,你也遲早變成官方的了。

*明報:廣州獨立參選人全軍覆沒*

香港明報星期四報導說,廣州市數百萬合格選民當天進行區、縣級人大代表選舉,從近9000名候選人中選出5000多人。但這次候選人全都由各級黨政機構提名,獨立參選人沒有一位成功進入候選人名單。

報導說,廣州一些地區針對獨立參選人的情況,規定候選人的性別,拖延公佈選民名單以及約談推薦人退出聯署等方法對付獨立參選人。該市自6月來有至少14人自我推薦參選人大,但由於受到所在機構或家庭的壓力被迫放棄,最終無人成為候選人。(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