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比士》:柯達破產案的7個前車之鑑

人氣 43
標籤:

【大紀元2012年01月22日訊】(大紀元記者吳英編譯報導)柯達公司(Eastman Kodak)在1月19日宣布破產保護讓很多人若有所失,並回憶以第一台親切的柯達相機所記錄的童年、畢業典禮、戀愛、婚禮及兒女的出生與成長過程。針對這個曾經輝煌但最終仍逃不過走入歷史惡運的企業,《富比士》雜誌在日前的報導中,特別羅列了7項前車之鑑,以避免人們重蹈該公司曾經犯下的錯誤。

1.欠缺創新動力

文章提出的第一項教訓是──不要固守成功一時的產品,要持續發展新技術及產品。柯達是以生產膠片起家,當影像技術從類比進步到數位時,該公司必須因應潮流,發展新的技術,走入數位化的世界。

2.執行力不足

當然,柯達確實走在膠片技術的尖端,也曾發明數位相機,可惜的是,柯達卻是後繼無力。這讓人不禁想起施樂公司(Xerox),雖然該公司發明無數新產品,如第一台計算機鼠標、第一個乙太網(Ethernet)、第一個圖形界面的電腦操作系統、第一台激光打印機等,但最終均因執行力不足而未能由這些發明中,達到領先群雄的事業頂峰。柯達也是如此,雖然它領先日本競爭對手發明第一台數位相機,但因缺乏執行力,最終仍敵不過日本的數位相機製造商。

3.忽視跨領域行業的差異性

另一個教訓是,由於經營思維、商業模式及文化的差異,柯達進軍社群網站的企圖,以失敗收場。

4.投資失策

對於向來僅專注於核心功能的企業而言,有意跨領域擴張企業版圖的想法通常是個壞主意。當企業找不到好點子時,通常會狗急跳牆,瘋狂的將資金投入完全陌生的行業,最終落到輸得精光的下場。柯達也曾犯下這樣的錯誤,投資化工、浴室清潔劑和醫療檢測設備等產業,但只是燒錢。

5.欠缺未雨綢繆的能力

另外,柯達在資金調度方面欠缺未雨綢繆的能力。早期該公司訂定慷慨的員工福利制度,然而在公司經營無法成長時,這些福利制度成為阻礙公司成長的絆腳石。

6.未能當機立斷

更糟的是,柯達的執行長及管理階層為了自身的利益,未能當機立斷,在公司仍有市場價值時,未能將公司出售給有意承接的其他經營者,只想鹹魚翻身。

7.不願接受失敗的宿命

公司與人一樣,難逃壽終就寢的命運。不過可惜的是,大企業和人一樣,不願接受這個總有一天會結束的宿命。柯達的創始人喬治‧伊士曼(George Eastman)在77歲自殺並留下遺言:「朋友,我的任務已完成,還要等什麼?」如果該公司在早幾年能意識到這點,今天就不會落到輸個精光的地步。

(責任編輯:陳俊村)

相關新聞
強化企業競爭力  相機研發大廠柯達轉向影像服務
奇美電奇晶光電與柯達  簽訂OLED技術合約
柯達公司明年後將不再贊助奧運
柯達宣布將裁員高達4500人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