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選未提及議題: 美國人生活水準下降

人氣 3

【大紀元2012年10月25日訊】(大紀元記者張君怡編譯報導)稅收、政府開支、健保、移民法案和金融監管已經成為近年美國大選中的特別受關注的熱門話題,在今年大選中,它們更被凸顯和加強。然而美國經濟學者認為,美國面臨的一項最大問題在大選中卻沒有被提及,那就是美國近十年來中產基層和貧困階層家庭收入的滯緩不前所導致的生活水準下降和貧富差距的加大。

生活水準的下降使美國年輕人開始懷疑美國文化的基石 – 工作、進取、公平與樂觀。美國能否繼續保持在世界經濟中的中心地位也受到挑戰。

《紐約時報》說,經濟學家認為造成美國人收入增長受阻的原因很多,從政治方面看,政府對赤字的控制和對華爾街金融市場的監管不足是其中之一,但最大誘因還不是這些,也不是奧巴馬和羅姆尼政治辯論中強調的對稅收、健保、移民等改革力量不夠,最大誘因是數字時代為人們生活帶來的巨大變革,從工作方式、生產方式到生存方式。數字時代讓機器生產取代人工勞動,經濟全球化讓世界各國低收入工人開始與美國人展開競爭。

其次是美國教育的下降,或說是美國教育與現代工作的不適應。美國教育政策是最地方化、鬆散的政策,聯邦政府的干預很小。當前,一個人掌握的技能水平在財富創造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美國注重創新、自由和獨立思考的教育曾在世界上處於領先優勢,但現代工作更注重技能技巧,偏重純學術的美國教育不能完全適應現代工作對勞動者的要求。

除了全球一體化和缺乏技能培養外,經濟學家認為造成美國人生活水準下降的第三大原因是健保費用的提高。

在過去10年中,健保費用增加令僱主沒有格外預算為員工加薪。工會規模在縮減,工會工作人員的收入無法被提高,因為只有本企業盈利增加時,他們的薪水才能被相應提高。收入所得稅的下降為富人帶來的好處大於為所以其他人的好處,富人納稅後帶回家的錢在增加,這刺激他們有更努力工作,賺更多錢。

美國大選疏漏的話題

經濟問題與解決方案的脫節是今年美國大選辯論表現的一個特點。競選活動更多聚焦在(羅姆尼的)貝恩資本和「道歉之旅」(政治人物對自己說過的話事後表道歉)而沒有關注來自全球經濟一體化和生產自動化對美國經濟帶來的挑戰。

經濟學者說,這些問題不僅困擾美國,也困擾其他財富國家,如日本和歐洲一些國家,而且目前誰都沒有找到解決之道。但一個共同點是隨著人們對「美國夢」期望的不斷提高讓實現美國夢變得更加不易。

自經濟「大蕭條」以來,過去10年中,美國中等家庭收入首次遭遇大幅降低。在經濟危機開始前,美國家庭收入就幾乎停滯不前。經濟危機開始後,家庭收入急劇下降。

根據美國人口統計局數據,2000年美國家庭收入水平達到近10年來最高,2011年美國家庭收入比2000年降低了8%。調整通脹後中等家庭收入上升了將近30%。

經濟歷史學家Benjamin Friedman說,從歷史角度看,經濟滯緩有可能帶來悲觀情緒、政治動盪和社會進步滯緩。近年美國兩黨間的分歧加大似乎體現了這種趨勢。

另外,長期經濟滯緩還會導致人們看不清問題的真正源頭。那些貌似鮮明的原因可能不是問題的真正所在,但它們卻左右了今年大選辯論的話題。

拿移民,特別是非法移民對收入的影響為例,數據和分析顯示,移民者數量對美國人收入下降不起關鍵作用。對於沒有高中畢業文憑的本國勞動力而言,非法移民可能影響了這些人的收入水平(也可能沒有影響)。但多數非法移民都缺乏與本土勞動力競爭的技能和知識水平。更明顯的是在美國移民人口最多的加州,這裡居民的整體收入增長高於移民人數少的州,如俄亥俄州。

全球經濟一體化和自動化生產損害工人就業

經濟學者的最新認識說,全球經濟一體化減少了工人們提高工資的機會,也不利於貿易的長期增長。

具體講,對於參與國際競爭的生產部門,它們的工作機會和薪酬增長的機會比不參與國際競爭的部門要少。

生產自動化也帶來類似的情況。可以被電腦取代人工勞動的工作,它的薪水很低。美國製造業生產的產品數量比1979年多得多,但僱傭人數卻減少了40%。

工作技能低的工人因此遭受的損失與自動化生產帶來的經濟發展不成比例。具有大學教育背景的人,他們的薪酬水平比沒有這種教育背景的人高得多。目前大學生的失業率是4.1%,比全美9月份失業率7.8%低得多。

解決之道未可知

對於如果改善全球化、技能教育不足和生產自動化為美國經濟帶來的滯緩,奧巴馬和羅姆尼各有主張,一位說要側重政府發揮更大職能,另一位說要發揮市場的功能,經濟學家認為要對美國經濟加強管理。

他們說,如果經濟增長速度能更快,人們的收入就可望提高,失業率就能下降;如果教育水平提高,更多學生就可以適應經濟全球化和技術含量更高的工作;如果貧富差距加大,政府可以通過不同的稅收標準區分高收入人群和低收入人群的納稅金額 – 這個辦法被民主黨力推,被共和黨批評,他們認為這樣做會損害經濟發展。

經濟歷史學家Friedmn說:「當技術的發展減少了工作機會後,未來也許一些富有創造力的人能為多餘的勞動力找到新的就業市場,讓他們生產那些人們未來希望購買的產品。」

(責任編輯:李緣)

相關新聞
為何「中國」成美國大選焦點 中國人困惑
難得輕鬆 奧巴馬羅姆尼慈善晚宴調侃打趣
美大選PK中共十八大  中美選期「撞車」內幕遭熱議
世界各國對美國大選解讀和預測各不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