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就業不佳 630萬美國人轉海外發展

人氣 20

【大紀元2012年11月26日訊】(大紀元記者張君怡編譯報導)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和亞洲經濟保持相對較高的發展速度,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高學歷美國年輕人選擇到海外發展職業生涯,因為那裏的工作薪酬和福利比在美國獲得的更高。他們中有人稱其為一種冒險,有人認為這是當前職業無國界的一種趨勢。

艾米莉的丈夫在過去兩年內申請了279份工作機會,最後他終於得到了自己渴望的工作——一份薪水不菲、在一所知名大學任教的機會。艾米莉和丈夫本該為此欣喜若狂,但他們卻感到有點遺憾,因為這份工作機會在香港,不在美國本土。

艾米莉的丈夫感到有一種被驅逐出境的感覺。艾米莉還算樂觀,認為可把它當作一種冒險經歷,但丈夫說:「我只是想找到一份工作,可沒想要冒險。」

《華盛頓郵報》文章說,根據美國國務院的統計,目前有630萬有良好教育背景的美國人在海外工作或讀書,這麼大的數字在美國還前所未有。更讓人吃驚的是,美國25到34歲的年輕人中,打算去國外發展的人數比例在過去兩年中增長了4倍,由原來的1%增到現在的5.1%。在18歲至24歲年輕人中,有40%的人對去國外工作感興趣,比2007年增長了12%。

過去的美國人往往把到國外工作看作一種冒險或他們的工作領域需要他們去海外工作,否則人們不太考慮這個選擇。今天的美國年輕人去國外工作已經漸成潮流,主要原因是他們在國內找不到工作,或找不到稱心又報酬福利高的工作,或美國經濟的滯緩不能為他們的創業和創造性思維,提供本該有的發展空間。研究美國人去海外工作的機構「美國潮」(America Wave)執行長Bob Adams說,這種趨勢還在加劇。

31歲的博士、Liz Jackson畢業於伊利諾伊大學教育政策專業。她的理想職業是成為一名助理教授。2010年開始,她申請了50份工作機會,均未成功,因為此時的美國大學和學院數量正在縮減,對教師的裁員或凍結新招聘計劃在大面積進行中。最後Jackson在亞洲找到了一份理想工作,薪水和待遇出奇的好。

這份工作是在阿聯酋阿布扎比(Abu Dhabi)的一所大學做管理,除了能獲得每年稅後淨收入4萬5,000美元,學校還為她和家人免費提供擁有三間臥室和三間浴房的公寓,以及為他們夫婦提供往返美國的免費機票、一年44天的帶薪休假、8,000美元的當地安置費,而且學校還承諾將為她學物理的先生在當地找到工作。除此,他們還免費享受100%的醫療保險。這樣的機會和待遇幾乎讓Jackson的所有朋友都感到羨慕。

Jackson說:「這份工作能讓我們在未來6年內,全部還清我和丈夫的學生貸款,共計20萬美元。如果我留在美國工作,是做不到這點的。」

Jackson說在自己的大學同學中,有一半人或處於失業狀態或轉行做了其他領域的工作。她說,即便她在美國找到了工作,交稅和其它費用也會佔去她收入的不小一部份。

在阿聯酋工作一年後,Jackson又在美國市場試著尋找工作,但還是沒有進展。之後,她在香港的一所大學被聘為終身助理教授,同時她的丈夫在同一所學校也獲得了授課的機會。

27歲的Sean Love放棄了自己在美國巴爾的摩霍普金斯大學的藥物研究助理的工作,在新加坡找到了類似的一份工作。新的工作給他帶來更高的薪水、更合得來的同事、兩倍於原來的年假天數和醫療保險。很顯然,這份工作為他帶來了更高的生活品質。

Love說:「毫無疑問,亞洲是個充滿機會的地方。」

對於很多在美國長大的第二代移民,回到自己的原籍國發展也越來越具吸引力。香港就有很多ABC人士(美國出生的華裔)。印度裔中也有大量人士返回印度發展。2010年,至少有10萬印度裔美籍人回到印度工作,他們稱自己為回歸的外籍人(returning expats)。

國際職業發展顧問Megan Fitzgerald對此解釋說,亞洲呈現出更多機會「只是因為這裡的(經濟)增長率更高。」

經濟學家認為這種向海外進軍職業發展的現象是經濟全球化表現出的一部份,是好事。因為這反映美國是一個發展相對飽和的國家,年輕人到國外發展可以開闊眼界,接觸到不同的文化氛圍。只要這個人具有足夠的聰明才智,他沒有理由非要局限在本國發展。還有,到國外工作還意味著學到新技能,日後可以帶回美國繼續發揮用處。

但專家說,這個現象令人擔心的地方在於美國公司和機構沒能象以往那樣,給員工提供優越的薪酬和福利。更令人深感憂慮的是,美國的年輕人似乎不再相信美國是個創業和萬事皆可能的樂土。

專家稱,美國亟待對教育和高素質人才加大投資,提高美國就業市場吸引力,為他們提供與國外市場競爭力相當的薪酬福利水平。

(責任編輯:童宇)

相關新聞
外包流行 美就業雪上加霜
勞動力萎縮 美經濟或受衝擊
就業報告不佳 道瓊開盤暴跌
美就業計劃或因黨派偏見受阻  拜登喊話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