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方行:黃河浮屍多 和諧社會的不和諧縮影

人氣 73
標籤:

【大紀元2012年12月17日訊】黃河邊上的撈屍人

10月初,網絡上傳出一則新聞,指黃河蘭州段每年有超過200具浮屍無人願管,據報導,這些浮屍有些被河岸的撈屍人撈起運 走,一部分被移交親屬或民政部門火化,而一些無名的浮屍則被隨意棄之,造成水汙染以及任意打撈等問題。此外,大量浮屍也引發觀察人士對社會現象的質疑。

不久前一篇題為《黃河蘭州段浮屍調查:每年超200具無人願管》指出,黃河蘭州段每年的浮屍超過兩百具,據當地公安、民政部門以及其他撈屍者的敘 述,從上世紀60年代以來,在黃河蘭州段約80公里的水域,飄蕩著至少一萬名浮屍,時至今日,仍以每年200至300餘具的規模增加。而這些浮屍引發諸多 問題。

多年來,地方公安、民政、環保部門與水電企業和撈屍人之間,圍繞浮屍汙染、隨意打撈、挾屍要價、善後處置的紛爭不斷,凸顯多頭管理無人負責的治理困境,也拷問人道人倫的依歸。

該報導提及一對魏姓父子的說法,反應黃河蘭州段浮屍問題的嚴重性:「白天搬個凳子守在石屋門前,不經意間就能瞥見順江而下的死人。此時,跑上快艇,不一會兒就能將撈到的屍體拴在河谷邊的樹下。」

據這對父子的介紹,這些屍體被打撈後,通常先搜身,看身上有沒有手機、身份證、電話本之類的。手機一般都壞了,把卡卸下來擦乾淨放在自己的手機上。而這些屍體被認領的比例並不高。

一些找不到線索的無名屍身則被拴在河谷背陰處的。魏氏父子會將屍身套上繩子系在石頭和樹上,等待前來尋親的人辨認。然而,隨著季節和天氣的變化,一具屍體只能擱置1至3個星期。如果過期無人認領,就會被解開繩索,任其飄走。

浮屍造成水汙染 打撈問題多

浮屍造成的汙染問題引發當地居民的抱怨,該報導指,村民表示沿河兩岸的70多戶至今沒有喝上自來水。長期以來,他們的飲水問題都是通過冬天直接從黃 河取水窖藏的方式解決。而這些被浮屍、垃圾汙染的河水,只是在添加一些漂白粉、「淨水寶」做簡單淨化後直接飲用,而且,迄今為止,無人對窖藏淨化後的水質 做過檢測。

一位不願具名的當地環保系統官員表示,浮屍可能對局部水質造成影響,但對黃河整體汙染程度無法衡量,也沒有適當的檢測方法,因此,只能寄希望逐年減少黃河蘭州段的浮屍數量。

而當地政府與水電企業之間,對於誰該處理這些漂浮的屍體的問題,出現了相互推諉的現象,誰也不願意過多的管這種事情。即使當地政府採取一些措施處理 打撈浮屍、 聯繫家屬、處理無人認領的屍體的事情,但還是對於大量漂浮於黃河上的浮屍來說,還是處理不到位。從而產生了一些撈屍者借打撈屍體的名義要挾家屬,誆騙錢財 的事情時有發生。

社會不和諧自殺者眾?

出現大量浮屍的原因之一是有大量輕生者,據蘭州晨報等媒體2009年的報導,蘭州市水上派出所的統計顯示,每年有近300人在黃河中結束生命,在4 月至9月間,平均每月就有20具浮屍被打撈上岸。其中,「無人報警、無人認領、無線索源」的所謂「三無屍體」佔三成。此外,據皋蘭縣公安局、民政局的介 紹,這些浮屍的成因也有著鮮明的時代印記,體現出社會的各種問題。

如,1962年大躍進造成的大饑荒期間,尋死現象較多;1963、1964年以後,全國開展「社教」運動,因經濟問題出事的多;文革期間,有所謂歷 史問題的老幹部和因男女關係問題的投河者眾;到上世紀80年代,因家庭矛盾、工作壓力投河以及畏罪自殺的情形逐漸增多;上世紀90年代以降,社會呈現多元 化發展,下崗失業、病痛纏身、家庭矛盾、意外失足者不一而足。

該報導也質疑為何自殺比率那麼高,且自殺者中,八成為16至45歲的中青年,且多為窮人。這一現象值得人省思。

有觀察人士指,「浮屍於黃河」的現像可以說是社會不和諧的縮影。巨大的社會矛盾與衝突,導致底層人民生活絕望,故而選擇走上自殺一途。

(網絡轉載)

相關新聞
妻子的夢:井中浮屍警世人
水湳洞發現2浮屍 疑失蹤船員
北市福安河濱公園  發現男浮屍
花蓮女浮屍  手腳遭綑綁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