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消息

調查:網購商品訂價或因地而異

【大紀元2012年12月25日訊】(大紀元記者嚴海編譯報導)近來,消費者掀起網購熱。互聯網讓消費者更有能力因應商家的價格策略,不需邁出家門,只需點擊按鈕,便可貨比三家找到更好的價格。但這種消費型態似乎正在改變。《華爾街日報》最近一項調查發現,網站商品價格會因地點不同而有差異。

一名消費者花費15.79美元在文具連鎖店斯台普斯(Staples.com)網站上購買了溫萊因(Swingline)釘書機,而距離他僅幾英里遠的另一名買家電腦螢幕上,同一款釘書機則只需14.29美元。

一個關鍵區別在於:Staples似乎能確認購物者住家所在位置。

據《華爾街日報》一項調查發現,在估計買家們的住所位置後,Staples公司網站上可顯示不同價格。更重要的是,Staples似乎可以考慮網上購物者同其實體商店競爭對手的距離。這些競爭者公司包括OfficeMax或Office Depot等。如果距離網上購物者20英里以內有對手商店,通常Staples.com會顯現折扣價。

因人、因地制宜的訂價模式

這樣一個看似公正客觀的互聯網,正在現實中快速地、越來越多因地制宜和針對性的網路世界發展。網站紛紛採用技術來收集造訪他們網站的訪客資訊,然後即時向不同消費者們提供不同版本的網頁。價格產生變化,產品被替換,甚至措辭也被修改。典型的網站用戶幾乎無法發現這類做法。

《華爾街日報》已確定幾家公司,其中包括Staples、金融服務公司Discover Financial Services、Rosetta Stone、家德寶Home Depot等,這些公司根據用戶相關特點來不斷調整價格,並顯示其提供不同產品。例如Office Depot公司使用客戶瀏覽記錄和地理定位,向不同訪客顯示不同產品供應和優惠等。

除了少數因種族歧視或其他敏感考量等例外情況,對不同顧客提供不同的價格是合法的。幾家公司指出,他們的網上價格調整只是反映了真實的世界。一般商店也經常會考慮到當地的需求、競爭、店面位置等因素而調整價格。比如到隔壁城鎮,同一家連鎖店加油站的汽油價就變了,沒有人會感到奇怪。

但是,線上商品價格變化卻並不在購物者中受歡迎。美國賓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安納伯格公共政策研究中心(Annenberg Public Policy Center)一項調查顯示,約76%的美國成年人表示,如果發現他人為同一產品支付較低價格,他們會感到不快。

Staples不願解釋其用來設置網上價格的公式。該公司向《華爾街日報》表示,由於各種因素影響,其實體店產品價格和網上銷售價格在不同地區會不盡相同,其中包括房租、人工、配送和經營成本等。

此外,《華爾街日報》還測試了定價不同與當地的人口數、收入水平、族裔、年齡層等關連性。區域郵編與競爭對手店面距離就能解釋90%以上定價模式的相關性。

網購也將迎來區隔化營銷

網路商務競爭日益激烈,許多網站會以閃電般的速度變換價格,以因應競爭對手價格策略,這種做法被稱為「動態定價」(dynamic pricing)。

也有一些網站量身訂製為特定族群提供特別優惠價,例如,一個人利用iPhone或Android手機,經由旅遊網站Orbitz或CheapTickets的瀏覽器尋找酒店,通常可以享有高達50%折扣。

這兩個網站都屬Orbitz Worldwide Inc.公司經營,其利用「移動搶斷」(mobile steals)營銷策略區隔用戶。在iPad上安裝Orbitz的應用程序也可享有類似優惠。Orbitz說,酒店通常願意提供移動用戶或部分特定區域較優惠的報價。

金融公司Rosetta Stone表示,他們會依造訪者是經由社群網站連結、移動設備或是個人電腦瀏覽其網站做區隔,提供不同的商品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