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台專家研討中共18大後政改:空談勝於行動

人氣 2

【大紀元2012年12月05日訊】(大紀元記者唐玉美國華盛頓DC報導)12月3日,美國智庫專家和來自兩所台灣大學的學者在美國首都華盛頓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共同舉行了有關中共「18大」後改革前景與政策分析研討會。專家和學者探討了台灣作為一個曾經的第三世界經濟體,成功發展了民主政治的經驗,分析了中國大陸實行民主的障礙。

台灣成功的民主政治是中國大陸的最好參照

台灣國立政治大學嚴震生研究員說,台灣在70年代以來,(由蔣經國總統)接納美國關於民主政治的意見,力推台灣實現民主政治,台灣產業形態也由以農漁業為主順利轉型為以工業製造業與商業服務業為主,台灣經濟發展迅速,人民所得與生活水準均獲顯著提升。

台灣成為在第三世界國家推行民主政治大獲成功的一個良好實例。這說明,如果台灣可以如此成功的推行民主體制,作為具有相同文化背景和歷史淵源的中國大陸照樣可以成功推行民主政治。嚴研究員說,中共政府總是說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既然如此,台灣已經驗證了民主體制的成功,大陸沒有理由阻礙民主政改的進程。

嚴研究員說,在台灣實行民主政體改革的進程中,美國給予台灣巨大的支持,包括軍事和經濟上的幫助,例如,向台灣打開美國市場 – 上世紀80年代,台灣50%的商品被出口到美國。隨著台灣經濟的自立和發展,目前台灣對美出口量已經下降到11%。在軍事上,美國一直給予台灣支持,為台灣發展政治和經濟提供了保障。

嚴研究員指出,台灣幸運地選擇了與美國建立了合作夥伴關係,從中受益非淺。如果台灣在上世紀80年沒有在經濟和政治上獲得如此成功(成為亞洲4小龍),明確了自己在政治和經濟上的獨立地位,中共在90年代向台灣提出「統一」的「倡議」時,台灣可能在意識上和政治經濟的地位上,很難予以拒絕。

正因為台灣在民主政治的帶領下,獲得了政治、經濟和意識形態上的獨立,台灣才在許多國際事務中擁有了更多平等的機會。

雖然台灣與大陸在政治和經濟上的接觸不斷增加,台灣絕不會以犧牲主權和對民主的堅持作為與大陸開展合作的交換條件。

嚴先生還指出,由於台灣在地理和政治上的特殊地位,使她成為美國與中國大陸展開對話、發展聯繫的中介和紐帶,尤其是在美國與中國大陸建立外交關係的初期。

大陸民主政治舉步維艱 原因有三

台灣國立政治大學榮譽教授邵玉銘先生說,根據自己在台灣的經歷及對大陸政治的觀察,他認為大陸在推動民主體制改革上如此艱難,不見起色,主要受困於三個因素:

第一, 大陸如今沒有一位具有威望和感召力的、倡導民主體制的政治家,如蔣經國先生或戈爾巴喬夫式的領導者。
第二, 大陸缺乏一個與中共形成競爭的強大的反對黨,只有中共一黨專政,繼續壟斷政治並使其不透明、充滿腐敗。
第三, 大陸政府不開放言論和媒體自由,如允許外界監督它的工作,提出不同意見等。

邵教授說,在上世紀70-80年代時,正值蔣經國總統大力推行台灣民主政治,他受命開放台灣的媒體和新聞自由。由於蔣總統的威望和改革的決心,使邵教授全身致力於這項工作的過程中,沒有受到任何干擾和阻力。

邵教授指出,他在訪問大陸時,發現當今的大陸人罵得最多的就是中共及其官員,而不是外國人。人們對中共給國家帶來的腐敗和混亂深惡痛絕。

美國務院前官員:中共改革無實質內容 5年內不會有改變

美國國務院情報與研究所中國處前處長克拉克(Christopher Clarke)在分析中共18大後的走向時說,中共的18大選舉(Election)或稱中共接班人的被選定大會(Selection)產生的7個政治局常委中,有三位都是保守派人物(張德江、劉雲山、張高麗),代表江派勢力,圍繞在習近平和李克強周圍。按照中共的慣例,未來2-5年內,習近平會重點穩固和加強自己在黨內的實力,對推動改革不太可能有實質性作為。5年後,隨著中共黨內年老領導者到期退休,習的羽翼也逐漸豐滿,那時他才可能做出大的舉動,如果他真心要改革中共政治。

克拉克說,根據中共選舉的特點,他們新一任領導人是由老一屆領導人選定的,是對老體制的承襲,本身並沒有改革可言。新人要顧及老人的願望,即便推動改革也是緩慢而審時度勢的,不會雷厲風行,立竿見影。

克拉克預測,未來5年內,中共在外交和內政上都不會有太大的改變。在外交上,中共要繼續面臨有關南中國海主權和釣魚島主權爭端這些棘手的外交事務。

對於近期中共政府修改護照而引起的菲律賓政府強烈不滿的舉動,克拉克說,改變護照內容這樣的事非同小可,需要少則數月、多則數年的醞釀才能做出最終的修改,這個舉動顯然不是習近平的主意,因為他才剛剛上任不到一個月。這件事應該是上一屆中共政府中的高層官員策劃和做出的。

12月3日,美國智庫專家和來自兩所台灣大學得學者在美國首都華盛頓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共同舉行了有關中共「18大」後改革前景與政策分析研討會。專家和學者探討了台灣作為一個曾經的第三世界經濟體,成功發展了民主政治的經驗,分析了中國大陸推行政改舉步維艱的原因。專家們普遍表示,他們對中共的改革決心和力度不樂觀。 (攝影:樂海/大紀元)

中共面臨三大內患:腐敗、經濟滯緩、貧富懸殊加大

台灣國立成功大學助理教授蔡中民說,習近平在18大會議上所作的主題發言,沒有提到馬列主義、毛澤東、鄧小平和「三個代表」的字眼,他19次反复提到「人民」這個詞,對於「改革」一詞只提到一次。他的語言沒有了以往中共領導人的標語和口號式用辭,更平實易懂。這是他注意到的習發言的幾個特點。

蔡教授說, 18大後中共新領導集團面臨國內的三大緊急而棘手的問題:黨內腐敗、經濟發展滯緩和國民貧富懸殊加大。

他說,對於治理中共腐敗現象,中共領導一直在高喊其重要性,但被外界看好應負責治理中國經濟的王岐山卻最終被任命為負責中共紀委,也就是負責治理腐敗。由於他本身是太子黨成員,他能多大程度上懲治中共的腐敗,令人懷疑。外界猜想,由他負責治理腐敗,最終是為了保護中共太子黨及其親屬等利益團體的利益不受到傷害。

對於改變中國經濟發展滯緩,蔡教授說,李克強總理是主張改革派,但他身邊的張高麗副總理是保守派,未來中國經濟的發展將取決於他們兩位在經濟工作中能多大可能的進行合作 。

對於中國貧富懸殊現象,蔡教授說,目前中國只有兩個階級 – 富人和窮人。中共一直在講要縮小貧富差距,但近年的事實證明,這個差距被進一步加大,並且在未來有進一步擴大的趨勢。

中共表裡不一 舉改革旗子 續陳腐體制

台灣國立成功大學副教授洪敬富說,中共對政改所持的態度是不情願的,因為他們對開放政治、引入多黨競爭的體制和讓政治透明化根本就缺乏自信。中共認為這樣做對自己是很冒險的,他們的願望還是要把持絕對的權利。

所以雖然中共嘴上說「政治改革」,但人們看到的是中國大陸貧富差距的不斷加大、中共政治依舊不透明。洪教授認為未來5年內,中共對現有的做法不會做出改變。

他說,人們最好不要對中共改革政治寄予過高期望。

中共新領導人的改革決心 還待觀察

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中國事務高級顧問強森(Christopher Johnson)在回答與會者提出的有關習近平對中國體制改革的影響力時說,習在言行上表現出與以往中國領導人的不同,他表現的更加坦誠、敏銳、講話時不需要演講稿,這些特點都是令美國人歡迎和接受的,但這些特點在實際工作中能多大程度的幫助習切實推進改革,還要拭目以待,現在下結論還過早。

強森說,習本身屬於中共太子黨,從根本上講,他還是會維護中共利益和保護太子黨利益。從習的講話中分析,他在任期內將強化中國人的民族主義思想、強化中共的領導。

強森說,很多太子黨家屬都在中共國企擔任要職,中共領導層目前也有不少是太子黨成員,他們能多大程度地懲治腐敗,令人懷疑。尤其是針對中共軍方的腐敗現象,這方面更能考驗中共治理腐敗的決心和誠意。

相關新聞
陳破空 : 習李履新-反腐與改革 都是假命題
洪博培:司法改革是中國今後改革議程的核心
習近平清華博導語出驚人:政府「作惡授權」
【熱點透視】李克強王岐山讓誰「很不自在」?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